北京大学国际医院12月5日开诊 挂号看病变轻松
12月5日,社会资本办医的最大非营利性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开业应诊。目前,医院内的大型医疗设备已陆续到位,并完成安装调试。
据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高层介绍,医院开业后,希望打造全新的就医体验,让患者感受到“便捷”与“舒适”。
门诊挂号不拥堵 候诊还能先检查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兴建,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约25万平米,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
来到医院门诊大厅,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总工程师李立荣向记者介绍,门诊大厅采取了仿机场航站楼的设计——151米的弧长,可以快速分流,保证在日均门诊量过万的情况下,仍然不会拥堵。
门诊现有通用门诊和专用门诊。专用门诊,如儿科门诊、口腔门诊、产科门诊、生殖医学门诊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不与其他科室混用。患者可以快速分散到各个诊区挂号、候诊。
密布的显示屏会随时提醒患者就诊时间。在等候区域,设有许多预检设备,例如在心内科诊区的等候区,背对的位置是心电图室,患者可以先做心电图,测量血压,从而节省时间。
为了实现便捷挂号和缴费,每个诊区都设置了挂号和结算窗口,并配置移动缴费机作为补充。全院实现无线覆盖,还将陆续开通电话、网络、微信、APP等预约挂号通道,缩短就诊移动距离,提高效率。
1800张阳光病床可“静养“
参观完门诊区,记者继续前往住院区。门诊区到住院区之间设有便捷通道,也称为中庭,可直接通往住院楼。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门诊楼、住院楼设有转运车输送病人,为急症患者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而且全院支持无障碍通行,行动不便的患者在院内可畅行无阻。
据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核准床位1800张,ICU床位159张,手术室46间。医院内所有病房都是朝南的阳光房,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都能够享受到最充足的日光温暖。
住院楼内设计了“双走廊”,住院空间分为3个区域,患者活动区域、治疗区、医生工作区,患者和护士可以分别从两侧进入治疗区,共享中间的空间——这种设计有效分流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确保住院患者可以得到最安静的养病环境。但这也带来了巨大的空间设计挑战——在节约空间和患者体验之间,显然国际医院选择了前者。
“不像医院!” 全新就医体验
履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第一任院长,王杉对记者说:“我要让老百姓进入这家医院没有进入医院的感觉,缴费方便,服务贴心,治疗到位,这应该是行医的一种最高境界了”。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绿化率达到40%,院内绿化形成三大景观:松竹映月、未名广场和康复花园。医院还拟对4万平米的屋顶改造成空中花园。患者心情得到舒缓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天然氧吧带来的疗养功效。置身其中,令人忍不住感叹“不像医院!”
医院内还设置了满足各类人群需要的多种配套设施,如门诊大厅南侧的咖啡厅, 分上下两层,共200平米,面向全院开放,为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提供日常饮品。此外,院内还建有美食街、休息厅、购物空间、商业服务甚至是银行等,提供便捷的设施和服务。
12月5日正式开业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面向北京乃至全国,提供最具人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