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参谋助手 积极推动我省建材行业去产能
我省是建材大省,主要建材产品,如水泥、平板玻璃、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产量位居全国前五名,“去产能”任务较重。面对新形势,我会迎难而上,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建议,引领行业健康发展。2013年,我会就化解产能过剩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一是淘汰无证企业。对没有经过省发改委正式批准且又没有生产许可证、化验室合格证的企业予以淘汰。二是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对于水泥行业3米以下磨机、普通建筑玻璃的格法生产线等予以淘汰。三是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每年限产或停止3个月以上产能,浮法生产线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冷修安排主动控制产能,各市应根据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关停或限产。四是引导产能有序退出。强化能源、环保、安全等标准约束,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施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倒逼过剩产能退出。
2015年,我会号召全行业要彻底改变单纯以增加产能、扩大规模来提高盈利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提出要靠质量、靠技术、靠管理、靠创新走出困境,呼吁全行业自觉维护行业利益,不再新建或新增产能。同时,细化了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的具体措施。一是“消化一批”。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延伸产业链条、利用政策导向消化一批。二是“整合一批”。鼓励冀东集团、金隅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沙玻集团及其他省外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省内企业,以减量置换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支持熟料企业兼并重组单独粉磨站。三是“退出一批”。通过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标准及施行差别电价、水价等政策,倒逼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产能退出市场。四是“限产一批”。呼吁全省水泥行业每年停产2~3个月,其他分行业也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限产。照此措施,预计到2017年,全省水泥企业由378家减少到150家左右,其中熟料企业由93家减少到40家左右,单独粉磨站企业由285家减少到110家左右。产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前3家水泥熟料企业产能占比达到60%以上,前3家平板玻璃企业(集团)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
协助省工信厅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积极配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13年,受省工信厅委托,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调研组,分赴各市对水泥、平板玻璃产能情况进行核实,对主机设备规格进行确定。调研结束后,我会又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核实,列出了水泥磨机型号与产能的对应关系表,对我省全部水泥企业产能提出了审定意见。
在此基础上,我会协助省工信厅制定了《河北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河北省平板玻璃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随后,省政府印发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提出了“6643”工程。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我会积极配合,组织有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淘汰落后产能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截止2014年底,我省103家水泥企业和17家平板玻璃企业的主体设备、生产线已全部拆除,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858万吨,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3253.5万重量箱,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给我省的淘汰任务。
制定公约,实施全省水泥行业冬季错峰生产。2015年12月,根据国家工信部、环保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北方采暖期全面实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省工信厅、省环保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水泥生产企业实行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为落实通知精神,我会组织全省各片区水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部署冬季错峰生产事宜,要求全省水泥企业在冬季采暖期间统一停产,并制定了《河北省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规定:2015年12月15至3月15日,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停窑;2016年1月1日至3月15日,唐山、石家庄、保定、廊坊、邯郸、邢台停窑。全省水泥企业较好地落实了自律公约要求,冬季错峰生产使全省水泥熟料产能下降约2000万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把去产能作为今年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配合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去产能工作,加快我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