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综述之二 “5·18”经洽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器”
五月的廊坊,绿树葱茏,花果掩映,生机盎然。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由商务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协同发展、绿色崛起”为主题,以“立足环渤海、突出京津冀、面向海内外”为总体定位的201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
廊坊翘首期待的中外嘉宾、客商相聚在一起,谈今朝,话未来。谈的是项目、是合作,沟通的是感情、是友谊,捧出的是美好未来。
由于今年“5·18”经洽会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加快实施的全新背景下举办的,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本届经洽会的重点内容备受瞩目。
本届经洽会最大的亮点就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出“京津牌”,在洽谈会百余项活动中,多项活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展开。
整个活动中,京津冀三地一大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三地共同发出“京津冀生态协同行动倡议”,为众多海内外客商来三地发展牵线搭桥……可以说,“5·18”经洽会为三地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加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项目有数 收获无限
5月19日上午,“5·18”经洽会举行河北省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32个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此次集中签约的重点项目中,利用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63.5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47.8亿美元。利用内资项目17个,总投资400.2亿元,协议利用省外资金371.2亿元。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成为本次签约项目中的重头戏。据初步统计,在全部32个项目中,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了总量的1/3,其中大部分为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项目。有的企业还选择将研发中心建在河北,如北京华源泰盟公司在保定满城建设的国家级实验中心项目。
除签约仪式上所涉及的重点合作项目外,“5·18”经贸洽谈会召开以来,我省各设区市、重点开发园区纷纷推出主题招商会,吸引了大量来自京津的企业和项目,将京津冀三地的协作与交流推向深入。
借助此次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东风,涿州市举办招商推介会,吸引了北京、天津、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等国内外的98家企业参加,并现场签约1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85.9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张家口、保定、承德和沧州、衡水等地也在此次经洽会上举办了专题招商推介会,大部分城市收获颇丰。
沧州与京津企业签约项目36个,占内资签约项目总数的五成以上,为大规模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永清县在本届经洽会上共有9个超亿元大项目成功签约,合同引资1241.6亿元,其中三分之二的项目投资来自北京。
北京企业多、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是永清此次签约项目突出的特点。从投资企业所在地看,北京企业有6家,永清承接京津功能疏解、产业外溢和人才转移态势迅猛,预期效应加速显现。
而收获并不仅限于这些。“这样的交流机会非常好,给大家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张志雄说,“5·18”经洽会促进北京闽商对廊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廊坊的投资发展前景良好,京津冀大融合不是梦。他相信,许多来者定会将廊坊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让更多朋友和客商了解、认识廊坊,并在这块“投资热土”上落地生根,结出美好丰硕的果实。
生态协同 共建文明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要率先突破。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这一领域有着宏观的顶层设计,如何能让京津冀之间在具体的生态环保领域也实现协同发展呢?
5月18日,在201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举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三地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出谋划策。
在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京津冀生态治理问题。一年来,京津冀三地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围绕生态共建共享,通力协作,先行先试,积极作为,签署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协议。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源头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治理体系,治污染成为全市上下的行动自觉。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强化生态环保联合协作,划定区域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红线,确保生态环保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的实施,明确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方面率先突破。”
“我们现在讲到绿色发展的时候,生态实际上是资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绿色发展要更好地落地,生态资本的也应纳入企业成本核算中去。另外,绿色发展应该使其商业化、产业化,同时还要发展绿色金融来支持。
作为京津冀环保领域的领军企业,新奥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创新。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我国各地因产业布局和生活习惯差异化较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也具有区域特点。对此,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不能简单照搬前人的成熟经验和技术,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京津冀区域特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符合区域特性的解决方案。
为了号召京津冀各界人士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协同的努力中来,会上,20多家环保产业企业共同发出“京津冀生态协同行动倡议”,呼吁京津冀统一治理生态、推广环保创新技术成果、倡导低碳生活,多方合力应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
借助“5·18”经洽会,与会专家学者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高端会议,将生态发展和协同发展有机的结合,进一步加快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步伐,让京津冀三地人民对绿水蓝天有了更多的期待。
牵手今朝 沟通未来
美国河北工商总会理事长贾径此番回国前面临“抉择”,将近30名在美国的河北华侨会员想同他一道来参加201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但因名额有限,他只能与两名侨商同行。
今年,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海外侨团代表和侨商参会,是历届之最。经洽会主办方也首次设立了一场以海外侨商为主角的项目对接洽谈会。在参会的这些海外侨商里,超过一半的人都是河北籍,且多数参会的侨商都带着项目回来。
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包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吸引了很多河北籍的海外侨胞回来建设家乡、反哺家乡,且他们关注的领域都是与国家大的战略、政策合拍的领域,比如如何让企业走出国门、过剩产能如何转型等。
不仅是海外侨商,众多台湾客商也希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觅得新商机,所以组团前来参加“5·18”经洽会。
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雷祖纲等台湾客商,18日参加了在河北廊坊举办的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台湾产业园专场推介会”。
雷祖纲表示,参加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能够感觉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蕴涵着巨大商机,也了解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力点和方向。希望回到台湾之后,可以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项目消息带回去,让更多台湾客商了解到这一区域发展的项目消息和美好前景,促进两地更多合作。
此次融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盛会让本不知道、不了解廊坊的新朋友、新客商认识了廊坊,让原本了解廊坊的故交对这里更加熟知。
有沟通才有了解。本届经洽会期间,廊坊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投资环境推介会,主动交流,与会客商了解到廊坊全市上下的奋进决心和拼搏干劲,了解到廊坊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之势和无限潜力,了解到廊坊正在全力以赴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了解到廊坊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了解到廊坊底蕴深厚、活力无限……
一朝牵手,沟通无限。201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意义不仅在会议本身,重要的是为京津冀三地开启了一扇沟通了解、携手共进的友谊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