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学区房“只涨不跌”的神话
谁制造了学区房“只涨不跌”的神话
专家:学区房怪象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尴尬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记者日前调查发现,价格飙升的学区房已成为中介口中轮番炒作的投资品、百姓眼中的“绩优股”。随着各地区入学政策不断调整,把钱砸在学区房的风险也不断凸显,但种种不确定性和陷阱似乎依然阻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每平方米均价超过30万元:
通往名校“捷径”?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北京等24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在“条子生”“共建生”的路子被堵之后,一些家长看到了另一条通向重点名校的捷径——购买学区房。
一名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择校期,学区房价格一直在上涨,好的房源每平方米上涨数千元仍一房难求。尽管附近二手房市场低迷,但学区房几乎是“出来一套卖一套”,且价格比周边同类型商品房高出一倍左右。
在北京实验二小附近街道两旁,到处贴着售卖学区房的信息,大多是小户型房,有的还标明是自建,均价多在每平方米20万元以上。一套报价400万元的14平方米小房子,被中介推荐为“高性价比房”。
买房即入学?天价背后多少“陷阱”
每年4月是学区房购房高峰期。5月份,许多地方小学都按照划定的招生范围开始招生,考虑到办理按揭、房产证等时间,许多家长提前抢购学区房。但购买了学区房是否就意味着孩子能上名校?
记者发现,各地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每年都会有一定调整,一旦缺乏对政策的研究,盲目听信中介或房地产开发商宣传的一面之词,有可能“占坑”不成“蚀把米”。
一名曾经的学区房购买者称,在购买二手学区房前一定要签订落户协议,确保原房主的户口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迁出。此外,还要了解学校的户口政策,确保符合有些学校规定的“一房一名孩子入学”的约束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纯粹为了上学名额,购买居住价值很低但单价很高的房子,比如面积很小的“落户房”甚至平房等都有很大的风险。很多学校每年会根据招生情况或其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学校周边小区范围的划分做出一定调整。押宝的“学区房”一旦失去价值,价格也会随之直线下跌。
怪象背后的拷问:如何让学区房“疯牛”止步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城市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教育专家表示,招生地段的划定和调整应透明操作,采取向社会征集意见甚至听证会等形式,确保既有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有利于群众。
受访专家认为,学区房怪象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尴尬。李国政说,要走出“学区房”怪圈,需要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强对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培训和建设,通过与名校共建、教师轮岗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能力。同时,应取消学校排名等一些容易误导家长择校的评比,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据新华社电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