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河北双创企业还少点啥?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 宗苗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下,目前河北还缺什么?谁才是创新的关键点?又是谁来激励创新,保持创新活力?河北“双创周”即将闭幕,来看京津冀的各界专家及我省优秀企业怎么说。
创新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来自京津冀的业内专家认为,各企业的创新能力差异很大,而典型的中国企业,又面临重重困难:缺乏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先进分析技术、缺乏鼓励冒险的企业文化,以及缺乏发展新创意所不可或缺的内部合作。
“目前各地的双创,科技项目主导都成为重要风口。而在如今的创业、创新大潮下,我们理解的团队是需要快速决策、不断试错的。”创客共赢基金创始人、共青团青年创业梦想导师李建军拿企业文化为例,他认为创新、创业应该用最短时间勇于尝试,如今这已经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迭代的时代,这样才会不断走在成功的路上。
创新除了需要极大的勇气,更要有巨大的投入和坚持。“每年石药都会将新药业务收入的20%用于科研投入。”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副总经理汪玉梅说。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书利表示,“十二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其中,2015年研发投入达31.37亿元。
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是关键
谈到创新,企业家们都会滔滔不绝,“我们要实现全方位创新”“不创新,我们就死路一条”等等。同时,他们也会抱怨“创新型人才缺乏,实现创新太难”。业界普遍认为,企业是否拥有创新型人才,领导是否能识别和用好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焊接技术闻名的产品。但这家企业位于沧州南皮开发区,这里虽然“连个上岛咖啡都没有”,却留住了不少创新型技术人才。“企业高层对人才的培养非常关注,甚至能做到为员工补贴房子,以高工资和优质配套服务来保障员工更好的生活质量。”该企业一位副总经理表示。
河北双创周上,不少业界专家还认为,河北毗邻京津区位优势,在大数据时代,一些人才已可以实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用好知识产权,激励创新
“购物时,细心的人也许早已发现,如今很多服装的产地已由中国变成越南、印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饶波华表示,当我们再也不能靠制造成本来推动发展时,创新能力提升将成为核心内容。
在饶波华看来,产能过剩的河北,后期一定要靠知识产权来支撑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专家董金国也表示,目前生物制药、化工电子等多行业都受到过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他们认为,其实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如此才能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的发展。
两位专家还认为,各级政府也要进行制度创新,为专利转化运用搭建平台,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融入专利池,促成更多的成果对接,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