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加速度” 打造新引擎
□本报记者 董立龙
3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
而在年初召开的河北省两会上,创新驱动已经被视作河北实现绿色崛起的新引擎。具体到全省各市两会,也纷纷将创新驱动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进行具体部署,以推动河北创新发展。
聚焦人才, 把握创新的第一资源
创新创造关键在人。盘点今年的全省各市两会,纷纷把“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点工作。
“全年引进10000名科技创新人才,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围绕创新人才引进,廊坊市市长冯韶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具体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地将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科技人员创业计划、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计划。
“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央的这一精神在河北得到了响应,河北各地已经纷纷采取举措将这一精神落到实处。
“设立曹妃甸沿海人才改革试验区”写进了唐山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该市市长陈学军看来,这项举措旨在强化人才支撑,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唐创新创业。
据悉,唐山将在住房、薪酬、社保等方面先行先试,制定更加优厚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向这里聚集,使试验区成为集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区域国际“人才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于一体的沿海人才高地。
为吸引人才集聚本地,石家庄市市长王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出的“条件”颇具代表性——要为所有创新创业产业人才提供最优惠的激励政策、最优质的金融服务、最优良的创业环境和最优厚的生活待遇。该市今年安排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基金,支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的海内外人才前来创业。
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河北需要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本身就需要创新。
石家庄市还进一步提出,要探索开展专利权、科技成果入股试点,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而这样的探索也正在成为河北各市的共识。
“把北京的科技人才优势变成我市的新兴产业优势”,张家口市市长侯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提出。沧州、邢台等地也纷纷谋划加快引进一批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如吸引“两院”院士、京津研发机构等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到当地创新创业。
如今,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设立产学研机构,也变得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样重要。
唐山市谋划年内再新增特邀院士10名;邢台市具体部署,学习临城引入彭苏萍院士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力争每县(市)建立1家院士工作站或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
引进人才的同时,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也不应忽视。其中,唐山市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造一支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产业大军,“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2万名”。
借力搭台,打通科技转化通道
如何牵手中关村这个人才和高科技创新聚集区,体现在今年的全省各市两会中,就是热词“中关村”频频出现。
“中关村固安大清河开发区”、“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中关村—张北云计算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承德示范基地”……每一个名称,都显示出各地努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的意愿。
“深化与中关村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全力推进中关村正定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基地建设。”这是石家庄市今年工作的部署之一。
2014年石家庄市与中关村成功签署了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协议。根据协议,中关村将发挥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制造及装备优势,培育壮大石家庄的测试封装产业。这项合作能为石家庄市贯通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做强做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并带动智能硬件、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创新发展。河北各地盼望着这样的合作能够越来越多。
保定市为了争取合作成功,将一座占地45亩、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大楼无偿提供给中关村使用,以此来合作共建“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由后者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逐步打造成为一个中关村“飞地经济”示范园。
而沧州等地去年纷纷现身北京中关村投资环境说明会等主题招商活动。据悉,中关村已有超过500家企业累计在河北设立了六七百家子公司,投资200多亿元。
即便目前尚未达成合作,各地也在学习复制中关村经验,提出要用足用好推向全国的6项中关村政策,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先行区。
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河北各地的视线还在不断扩展。进一步强化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就是其中举措之一。
唐山市正着手落实与中国农大的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张家口正在推进哈工大科技产业园建设,秦皇岛市计划抓好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产业研究院建设,邯郸市年内将开工建设中科院邯郸科技园,并使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首批5个高科技项目实现产业化……
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真正在河北实现产业化,我省各地还有着进一步的动作。
其中,承德市提出要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国钒钛等8家研究院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产业转移承接区。
而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的廊坊市,日前与有关单位签署了编制相关规划的协议,希望走出一条京津研发、廊坊孵化中试到生产制造的发展之路。
激活实体,培育创新主体力量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年内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尽管自身发展的基础并不相同,但河北各地围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都为自己定下了相关指标。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河北推进创新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这被认为是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唐山市市长陈学军看来,制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鼓励扶持政策,就是在此方面特别要下好的“先手棋”。
据介绍,唐山市将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使之成为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的开路先锋。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冯韶慧介绍,廊坊市去年投入创投资金4420万元,撬动金融信贷和社会资金2.5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新增5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果。
邢台市级财政今年将继续列支1000万元,以引导基金方式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承德等地也提出,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专项基金,形成多元支持产业创新的投入保障体系。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政府部门需要履行好引导和服务的职责。
张家口市计划将探索出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广,即复制和推广与久有基金的合作模式,市政府拿出2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并尽快达到“一个县区一支产业基金”的发展格局,年内将基金规模扩大到10支以上,筹资总额超过5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板块。
邯郸市则决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晨光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序列,加快国家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力争新增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类似的举措,河北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石家庄市就表示,要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联合攻关,推动卫星导航、药用制剂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集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5项以上、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0项以上,力争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20家。
针对单个企业创新、研发力量薄弱的现实,引导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应时而出,此举还被承德、沧州等地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保定市则将相关举措落到了实践中。
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目前,保定市已成立了光电网、新能源应急产业和第三代半导体3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一步,围绕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通讯制造与服务、中药现代化等重点优势领域,还将再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