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示范区 建设文化强市

16.12.2014  20: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12月16日
  • 【字体:
  • ——市文广新局局长、党组书记卢留虎就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答记者问

      记者: 连续两年,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被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该项工作很重要。下面首先请卢局长介绍一下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背景情况。

       卢留虎: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了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创建周期两年。示范区的申报创建主体为地市级人民政府,每批每省只有1个名额。2013年11月,我市取得创建资格,与文化部、省文化厅签署了创建责任状。

       记者: 创建示范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期望达到什么目的?

       卢留虎: 我市申报创建示范区,对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强市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和促进作用。创建示范区可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对建设文化体验城市、提高我市美誉度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市也可以借助这一难得的创建机遇,使我市在较短时间内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卢留虎: 创建示范区,我们期望达到以下五个主要目的: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城乡品牌文化活动日益繁荣;三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格局不断优化;四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入;五是公共文化资源得以优化整合。

       记者: 目前,示范区创建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都取得了哪些进展呢?

       卢留虎: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成立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意见,召开了创建动员大会,落实了创建经费,开展了课题研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

       卢留虎: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采取帮扶共建、试点先行的方式,先期在市区内建成由2个公共图书馆(廊坊市图书馆、广阳区图书馆)、3个社区图书馆、3个高校图书馆、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有机结合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廊坊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修改完善,进入建设投标阶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我市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香河县北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金门闸作为大运河的58个重要遗产点之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段、遗产点。成功举办第二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和第七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全省树立了廊坊非遗类会展新的品牌。公益文化服务项目品牌日益叫响。“书香廊坊”读书会、“廊博伴我成长”、“我心中的博物馆”、“文化沙龙”系列展览及公益讲座相继推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日益活跃。举办了2014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暨第八届“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届合唱艺术节暨2014“彩色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