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歌:“难觅救命药”能否磨快监管利刃?
本是一盒不到8元的普通药,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物美价廉本应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成了“孤药”。(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一岁零10个月的婴儿痉挛症患者小宸,住在漳州市一家医院里,可是从春节开始他已经无药为继。之前帮忙买药的人说已经买不到药,“黄牛”本来同意以8000多元两盒的价格卖给他们,但犹豫之时,却被别的患者家属买走。而事实上,一盒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只要7.8元。
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催,悲催得让人不堪面对。想想,一边是躺在床上备受病患折磨的儿童,一边是心急如焚的家长,一边是爱莫能助的医院,一边是趁火打劫的“黄牛”把廉价救命药炒成天价。而且,就在你面对天价纠结犹豫之时,对不起,这种药已被别的患者抢先拿走。
医院没药,药到了不会看病的“黄牛”的手里,这与售票窗口没票,票全部掌握在票贩子手里一样的可气,乃至更加可恨可憎。因为买不到车票,顶多是耽误行程,没有药,却可能要了孩子的性命!
真是奇了怪了。你说生产厂家因为利润太少不愿生产,却偏偏黄牛手里就有存货。你说对一些用量少、但临床必须的便宜好用药,国家制定有相关政策,比如定点生产、国家统一购买等,但就是发挥不了“保障”的作用。于是,一盒7.8元的注射用促皮质素被卖到4000元,价格提高500多倍,这是何等混乱的现实。
廉价救命药“一药难求”,确实有生产厂家顾忌利润太低不愿生产的原因,但并非一点都不生产。即便产量很低,也应该掌握在医院手里。可偏偏“黄牛”通过一些医药公司、医院等渠道,就能将救命药囤积起来,最后奇货可居、趁机涨价,从暴利中谋取不义之财,使生产厂家、商业公司、医院与患者“共输”,唯独赢了“黑市”。可见,监管缺位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能到患者家属聚集的找药qq群、微信群里浏览一下,设身处地为患儿、为家长着想,就不至于对此熟视无睹,就不至于发现不了“黄牛”的踪迹,继而采取果断措施,打掉这个害人的团伙。同样,有关部门能落实国家规定,对救命药生产进行控制,不致使供求严重脱节,也就没有了黄牛生存的空间。须知,医药卫生带有极强的公益性,关乎到百姓的 健康 与生死,岂能用一个利润维度,就能衡量它的价值?那种唯利是图,恰恰不是社会主义的属性。
现在确实已经到了亟待通过细化指标,强化严格监管以及问责制度,使现有政策得到落实的时候,否则,就不可能破解救命药“输”了市场“赢”了“黑市”的迷局,就会搞乱市场、失去民心,逐渐瓦解执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