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有一种青春叫奉献
——记城乡建设学院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
在我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承“果树9301班”之“志”而行,立足于校园服务师生;他们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献爱心于社会。他们的名字叫“果树9301班”志愿者。
3月初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城建学院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该服务团成立以来,连续两年获校级优秀组织奖,文明教室示范行和彩虹课堂活动被评为校级志愿服务优秀品牌,最近又获得全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它作为全校几十支“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的缩影,身上反映出农大学子用奉献彰显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把校园公益做到大家心坎里
对于没有固定教室的大学生来说,找自习室是个大难题。而在农大,学生到教室门前看下课表,便能知道教室啥时有课。师生说,门外的课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场所,也提高了教室的利用率。该举措正是城建学院服务团发起。2013年10月起,服务团每学期为东校区78个教室制作公共课表。开始时,为提供精确的课表,他们设计模板,从教务系统上一节课一节课复制,一遍遍检查,并在每份课表上留下报错QQ,方便同学们反映问题。到第三个学期,学校教务处主动为教室增加了统一课表卡槽,让课表更加美观,这也是对服务团工作的认可。服务团至今已制作课表累计375张。
服务团在一号教学楼创建了四个“文明示范教室”,设立教室课表、图书广角、垃圾桶等,做到周周维护,每年参与人数达到2000余人次。服务团联合农行提供100把爱心雨伞放置在教学楼区域,解师生雨天用伞之急,并在全校率先设置“手机袋”,受到了保定晚报等媒体的报道。
服务团还在校园开展“微服务”,处处为同学们送温暖:为所有教室的电灯、风扇开关贴上指示标签,定期在公寓楼区域组织自行车文明摆放……同学们说,“城建学院服务团的这些活动做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切切实实的为我们带来了便利。”
为社会奉献一片爱心
在保定南关,很多家庭困难孩子有个扩展视野的好途径。那就是城建院服务团和南关街道办事处共同开办的彩虹课堂。每周日上午的彩虹课堂上,做作业、画画、练书法的孩子们乐此不疲,随处可见的青年志愿者正在精心指导……课下,志愿者为孩子制定一对一学习计划,把每节课的辅导内容、心得感受都记录成辅导档案。志愿者们通过心理辅导等活动引领孩子们塑造健康人格,还邀请北京八中国际部师生长期对孩子们的英语学习给予辅导。
自去年6月份至今,彩虹课堂已举办16次,帮扶中小学生28人,参与志愿者人数达230人次,建立帮扶档案120份。城建院大二学生申魁斌从课堂开办就是志愿者,当问到每周的活动累不累。他真诚地说:“有的孩子年龄偏小,我们得使尽浑身解数将他们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一晌下来,有时会感觉累点,但看着孩子开心的笑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服务团还联合保定市青年爱心志愿者协会,在保定街头为贫困山区孩子募捐,为失聪女孩募捐;他们走入社区开展植树活动;他们去福利院为老人送去温暖;他们组织毕业生为贫困地区小学募捐爱心衣物;他们为患尿毒症的我校李明伟同学募捐近20万元……两年多来,志愿服务团的青年学子用心、细心的公益活动也让农大志愿者热情、友爱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奉献中收获成长
3月5日是个周六,但城建学院大一学生胡鑫早就起床了,他上午要去社区参加志愿活动。“当志愿者后,不仅朋友多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不少”他笑着告诉记者,“公益服务意味着快乐、成就感和一次次净化自己的机会,大家都觉得服务他人是付出,实际上收获比付出的更多”。这位90后用最朴实的话道出他参加志愿服务的感受。
城建志愿服务团的陈宏宇同学,在得知何飞进入了中公教育集团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母亲后,主动和何飞取得联系,帮助他照顾母亲。三年来,虽然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很紧,但陈宏宇坚持每周给何飞母亲做饭送饭,从未间断。他说,希望把农大的果树精神传承下去,所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去帮助别人,自己也在奉献中收获着快乐。
城建学院服务团自成立以来,就广泛招募志愿者,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去奉献爱心,目前城建学院志愿者队伍已达600余人。学院形成了志愿服务育人路线图,通过服务理念、培训、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使志愿服务成为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心的重要载体。
“当我们奉献自己一份力量、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事情时,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谈到成为志愿者的感想,志愿团的很多同学这样说。
年轻志愿者们身体力行,以行动奉献着社会,自己也在奉献中理解了,帮助他人就是个人的成长与完善,志愿服务是一份付出更是一份美丽的收获。最后,让我们祝福这个年轻的集体,继续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用善举汇聚爱的光芒。
志愿者定期整理自行车整齐摆放
彩虹课堂
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作者:城乡建设学院 张玲 宣传部 姚运肖 摄影:宣传部 谷占元 编辑:宣传部 师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