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03.12.2015  09:16

  ——记植物保护学院高级实验师杨军玉

杨军玉在采集谷子白发病标本

  在我们校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在讲堂上传道授业,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等地就是他们的工作空间,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个环节,他们有条不絮地勤奋工作,为教学科研正常运转默默奉献着。他们就是学校教学科研辅助岗位工作的老师们。植物保护学院高级实验师杨军玉,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优秀代表。

做好本职工作是一种快乐

  1989年7月,杨军玉来到植保学院病理系担任实验员,从刚毕业的帅小伙,现已人到中年,一干就是26年。他管理的实验室,每个角落都打扫擦洗的干干净净,玻璃器皿、实验仪器准备的井井有条。植病学科教学实验要求用具多为无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他都及时收集,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实验材料的配置、标本采集、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培养基的制作等工作,他也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全校有100多名为教学服务的实验员,男老师不多。当问到一个大小伙子,一直从事后台教学服务,会不会失落?杨军玉笑道:“实验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决定了科研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员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做好本职工作其实也是一种快乐。”

  在植保学院任课老师眼里,杨军玉是不可或缺的,上课用的展板、标本、器皿他给准备齐全,备用实验用品他分类编号,方便大家取放,实验仪器出了问题还能自己修理。老师都说,只要杨军玉老师在实验室,大家就觉得心里有底儿。

不能对课程和学生有所亏欠

  植病学科是一门生物学科,每年有20多门课程。这些课中病害识别是最基本的技能,让学生认识各种病害一靠实地标本,二凭生动影像。为了保证教学使用新鲜、特征明显的标本,杨军玉每年深入田间、大棚采集标本80余次。由于在夏季暑假期间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有一半标本采集在暑假,他从未为此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主动去做。杨军玉还认真学习摄影技术,深入田间拍摄植物病害照片。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完成了粮棉油、蔬菜、果树等病害数码照片5000余张,病原照片1000多张,基本涵盖了各种作物和各类病原,形成了初步规模的图片库,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学生上课没有标本和影像的话,就像没有抓手一样。总觉得要缺少什么标本、实图,对课程和学生就是种亏欠。”杨军玉这样说。因此只要是为满足教学需求,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12年5月,杨军玉来到河南采集小麦秆黑粉病。当时那正值麦收前,酷热难熬,从辉县到卫辉,他顶着烈日调查了2个县的100多块地,到天黑也没找到。第二天他再到获嘉县,坐车到一个镇里,再步行到田间,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环境的地都找了也没啥发现。继续向前不知不觉离开小镇10余里地,几近中午,又累又渴又饿,于是他准备到一片梨园内乘凉休息会。出于对专业的热爱,杨军玉又忍不住到梨园里看看病虫情况,当走到梨园另一边,看到园外一片不起眼的小麦地管理较粗放,心想管理粗放肯定不用药,于是跨过铁丝围栏走进小麦地,发现一些小麦长得较矮,走近仔细一看较矮的植株下部叶片有一条条黑线,用手一摸是黑粉,他不禁兴奋的叫到:终于找到了!于是顶着日晒采集了一个小时,因为每年都要消耗标本很多,他恨不得把所有病株都采走,后来觉得足够用十年了,才收工。采集到标本后准备回镇里,可根本搭不到车,但收获的兴奋使他已不觉渴和累,拎着大捆的标本一口气走回镇里。

   认真付出就会有出彩的人生

  26年如一日,杨军玉心中想的总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他就琢磨怎样改进。教学挂图,他就进行了两次改进:第一次使数码照片写真图代替布质和纸质手绘挂图;第二次是展板材料的改进。他多方搜集板材试用,发现工程用的阳光板抗老化,轻便、不易弯曲,更方便展示和存放。为了使不同类别展板易于识别和抽取,他还把不同类的展板设置成了不同底色,如果树(淡绿)、蔬菜(淡黄)等。对其他教学用具,他也进行了多次改进,并申报专利7项。如专利“一种带倾斜刻度的三角瓶”。那是他在工作中发现三角瓶只有水平刻度,倾倒时液面和刻度不平行,倾倒过程中不能了解剩余液量,于是发明了带倾斜刻度的三角瓶并申请到专利。

  杨军玉还认真学习编程语言和课件制作软件,走访专业老师,编写了10多套多媒体教学课件。任课老师赞叹,杨老师的课件使着方便,无论在素材、结构、界面等方面都堪称完美。同学们评价,课件里一些难记的病害特点都被编成押韵的顺口溜,有图像还有视频,很有趣。杨军玉常常为了课件的人性化、趣味性等细节做到深夜,一些课件甚至修改300多次。他主编的《梨树病害教学课件》等多个课件在国内、省内获奖,并在学校各院系观摩。此外,杨军玉还主持和参加了多项教学研究,9项教学成果获奖,参编了《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等教材。

  今天,杨军玉老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故事一直在教学实验的舞台上精彩演绎着。他26年的实践告诉了大家一个理儿: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认真付出,都会有出彩的人生。

杨军玉在采集小麦全蚀病标本

杨军玉冬天采集苹果树腐烂病标本

杨军玉在田间采集小麦根腐病标本

杨军玉为实验课做准备

 

作者:宣传部  姚运肖 植物保护学院  马博林  编辑:宣传部 师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