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5.05.2017  11:53

  面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何把农业综合开发融入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中去?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日前在全国省级农发办主任培训班上给出了答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基调,坚持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为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

  聚焦主业———建设高标准农田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保障。”卢贵敏说,要继续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基础。

  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助于挖掘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实现“藏粮于地”。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把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资金项目向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倾斜,特别是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充分利用外资投入,集中力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280亿元用于土地治理项目,预计在全国建设280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继续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占据较大份额。

  2017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在全国建成28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资金和项目安排适当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积极探索集中打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区)。

  值得关注的是,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国家农发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了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截至2016年底,山东、河南等省份共落地项目31个,撬动贷款10.8亿元,预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10多万亩。

  此外,围绕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国家农发办2016年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全国共实施创新试点项目39个,建设高标准农田54.5万亩,扶持产业化发展项目147个,试点项目总投资20.64亿元。2017年,国家农发办将扎实推进创新试点工作,以试点项目为平台,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完善政策——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也是下一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

  主要措施包括:大力扶持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把“小特色”做成“大产业”,把“大产业”做成“特优区”,把“特优区”做成“综合体”;优先扶持以基地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大力支持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据统计,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扶持优质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6600余个,打造了一批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卢贵敏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政策,积极探索财政贴息、补助、股权投入等多种扶持方式,加大贴息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财政补助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支持省级农发机构采取股权投入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规范产业化发展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以县为单位采取集中申报贴息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采取担保补贴等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探索实践———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卢贵敏说,田园综合体建设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要素。要坚持综合施策,根据实际全面统筹考虑,整体协调推进,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建设措施,彰显优势特色,补齐瓶颈短板,推进综合体试点全面提升。要强化产业支撑,农业综合开发在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全产业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立体式、全方位扶持,壮大产业实力,强化产业支撑。要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全方位扶持,使田园综合体试点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层次、拓展功能、增强特色、打造品牌。要加强政策衔接,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与相关涉农政策和资金的统筹衔接,把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各领域的支持措施紧密结合,探索以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平台,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建设,促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方面发展。

  创新机制———拓展资金投入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是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证。卢贵敏表示,一方面,要稳定财政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投入力度。

  其路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产业化发展项目中,进一步加大贴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运用贷款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二是在涉农资金整合中积极作为。支持各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脱贫攻坚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坚持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积极融入当地扶贫工作大局。三是积极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探索PPP等新型投入机制和项目运作方式,在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化发展、三产融合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引入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金。四是积极利用外资。认真做好国际农发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和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多渠道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中央财政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602.91亿元,年均增长15.4%,超过1988—2010年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投入之和。(吴洪伟  解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