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农业品牌桥 打通协同发展路——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易县农业品牌战略课题研究
品牌农业实质上就是品质农业加市场农业而形成的效应农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的易县农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打造具有易县特色的品牌农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易县农业向品质化、市场化、效应化的方向发展,真正通过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实现产品提质提优、农民增产增收的总体效应。
一、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大农业品牌宣传力度,解决思想落后、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
首先从政府层面,对发展品牌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实实在在的扶持措施和激励手段;二是从企业层面,忽视对农业品牌的创立和维护;三是从社会层面,思想僵化守旧,只重产量和收入,不重品牌和效益,致使品质优良的产品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据统计,到2016年8月全国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200万件,而易县不足全国县级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全县没有一家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
解决这一问题,一要靠社会的舆论引导,改变传统、陈旧的农业生产观念,工商部门从企业注册起积极宣传商标注册的意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跳出易县谋发展、立足全国创品牌”;二要靠工商等部门的具体指导,要按照“一品一县”和择优扶强的原则,从商标命名、图案构思、申请注册到实际使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三要靠政府的宣传引导,就易县而言,要立足实际,放大“全省首届旅发大会承办地”效应,帮助农户开展媒体宣传,并适时举办各种展销会,扩大产品影响。四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营销手段,鼓励农户开设网店、微店,销售自己的优质农产品,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立足地广物丰的资源优势,改善生产环境,重视农产品生产,解决经营分散、机制制约、农业品牌发展滞后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基地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生态安全为根本,从基础做起,改善生产环境,多环节重视农产品生产。一是在生产环节上,需要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加大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大品牌农业生产;提倡“绿色、生态”,保证农产品质量达标,聘请专家进行名优特新品种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二是在生产方式上,大力培育农协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养殖大户,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机制和土地流转、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改变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的局面,实现农协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合作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合作购买、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设施合作使用、合作金融、合作保险等,实现“抱团致富、共同发展”。三是在产品销售上,要有权威机构的认证,还要有商标。没有商标的农产品即使质量再好,也会淹没在众多普通农产品当中,没有经过认证的农产品就不会被客户所认可。在这方面,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引导农户积极开展农产品的相关认证,其中包括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请地理标志优质农产品等。
三、立足“三地”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加强政府扶持,助力品牌农业发展和消费维权投入,解决品牌运营吃力、维权乏力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于2016年4月联合印发《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京津冀三地现代农业在产业协同、市场协同、科技协同、生态建设协同、体制机制协同、城乡协同六个方面的发展做出重要规划。河北省委也从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模式、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等六个方面出台了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并以省委一号文件印发。易县积极瞄准政策优势,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一是把品牌农业与精准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在全县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重点区域引进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了总面积达32万亩,覆盖11个乡镇、69个行政村的百泉生态园、于家庄牡丹园、南台葵花园、紫荆关食用菌产业园等10个特色园区,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把品牌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对39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分三类,精品村2000至3000万元以上,达标村1000万以上,计划村300万元以上)实施凤凰台满族风情小镇、东西水红色记忆风情小镇、安格庄长寿风情小镇建设,巨大资金的投入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亮点。三是把品牌农业与京西百渡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以京西百渡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为易县旅游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全省首届旅发大会的召开,各地各界的到来,不但提升了易县沿拒马河流域景区景点的规模品质,更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氛围,让易县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也为旅游农业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易县恋乡水镇作为首届全省旅发大会观摩点之一,一期投资2.3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21万人。“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品经济+观光经济”产业新路已见雏形。
如何进一步依托现有的政策优势,把已有的牌子做强一是要进一步出台措施,落实政策。要出台“关于实施商标战略、开发品牌农业”的一系列长期政策和措施,要给予融资、纳税等相关营商服务和优惠。目前,易县蔬菜种植面积8万余亩,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1万余亩,高效设施蔬菜基地2个,规模养殖场212家;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涉及9个品种。下一步,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加强品牌营销宣传和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的数量、质量和规模。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投入,做实支持。在品牌建设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可以借鉴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政府给予资金奖励政策,在本区域内建立专项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对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的企业、对注册农产品商标企业、对创建品牌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制定具体细则,分门别类地给予政策倾斜、表彰和奖励,鼓励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单纯的追求销售数量增长转为追求产品品质优化。三是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保护品牌。要建立农产品商标电子档案,随时掌握商标的静态状况和动态趋向,采取跟踪管理和对口服务的办法,严格规范农产品商标的合法使用。同时,建立京津冀三地指挥中心,充分利用12315维权平台和“一会两站”开辟商标维权“绿色通道”,严厉打击和查处农产品商标的侵权假冒行为;严管商标印制企业,把紧农产品商标标识、包装装潢印制关,从源头上堵住商标侵权;加强打假队伍建设,加大打击假名牌、“傍名牌”的商标侵权行为的力度,全力维护农产品商标使用权。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创建品牌。要成立实施品牌战略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创牌规划,并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到具体产品。采取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思路,根据产品的评价体系、具体要求,对农业规模企业、农业主导产品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按照“无牌-有牌-创牌-名牌”的梯次创建思路,研究制订品牌培育发展的具体方案,分类别、分层次地建立品牌培育库,有计划、有重点地助推、宣传、培育、发展,形成储备一批、争创一批、培育一批的发展格局。同时,政府要组织开展农产品推荐认定,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组织各类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对获奖产品予以奖励。以此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品牌建设,彰显特色活力。
品牌农业是一项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当前形势和群众需求。虽然目前的品牌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京津冀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我们相信,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易县品牌农业定会呈现出一个良好、广阔的发展前景。□河北省易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潘鹏飞 国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