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016年11月22日)
主持人:施贺德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
嘉 宾:毛群安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
Oleg Chestnov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
于竞进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 施贺德:
大家上午好!又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天。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已经开到第二天,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WHO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举办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还有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作为承办单位,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叫施贺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参加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WHO助理总干事Oleg Chestnov先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于竞进先生。如果你有任何具体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请来几位专家。我们简单介绍之后如果大家还有任何问题,于竞进先生、毛群安先生和专家,以及我的同事们都可以回答。
简单说几句,大会开得非常精彩。《渥太华宪章》创建了“健康促进”理念30年后,我们到上海来举办大会是非常重要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看来,能够有创新的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产生,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面跟大家进行分享和阐述是最合适不过的。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很强的领导力参与其中。不仅有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国家级的领导人,还有大量的城市市长出席,以及地方领导人。我们相信,在城市层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可持续发展和健康促进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里面有非常多层次的合作在其中。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对的,一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市长出席了大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亲眼看到健康怎么成为可持续发展核心的一部分。接下来请毛群安司长介绍一下。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 毛群安: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昨天大家共同见证了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成功开幕,会议发布了两个成果文件。一是《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另一个是健康城市的《上海共识》。这两个文件经过了前期相关专家、市长们反复的酝酿、讨论,这两个文件的发布是对健康促进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顺应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健康的新期盼。当前面对着多种疾病的威胁,还有多重健康影响因素这样复杂的局面,应该说这两个文件正是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来主动做出了战略性的选择。我们相信,这两个文件必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引导全球的健康促进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促进工作,把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了优先的位置。我国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我们以农村和城市的社区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统筹城乡的医疗服务,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目前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在快速提升。面对未来,中国政府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颁布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将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来努力实现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并将以本届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为新的起点,走出一条新型的健康发展之路。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就大家关注关心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两个成果文件的一些背景情况来跟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先简单介绍这么多。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 Oleg Chestnov: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想祝贺中国和上海市,举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我一点都不担心把它称为里程碑,我们说健康说了好多年,健康很重要,一般都会说,我引用一句话,健康不是人想要的全部,但是你没有健康其他什么都用。和很多其他国家30多年以来,我们现在都共同承认了一点,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为什么说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越来越高层的领导人很重视健康这块,30年前在渥太华的时候还是从技术层面讨论健康促进。今天,30年后,我们在上海讨论健康促进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政府层面的一个战略了,这是新一步的发展阶段,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为什么说大会对中国很重要,对中国而言,中国展示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一个领导作用,让大家都能够从此更好地重视。昨天以很好的对话,让高层的政界领导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人士,包括中国的领导者是最积极的领导者,最进步的领导者,给全世界进行了展示,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因为中国展示了政治领导力。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份展示很重要。从城市而言,我们都很喜欢上海。我特别爱上海这座城市,这座巨大的城市展示出特别重视健康环境的建设。为什么对于全球的发展议程来说很重要?在这次大会中间,我们把健康促进第一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我们今天126个国家参与,是最大的一次活动了,应该说是WHO最大的一次活动。有45位部长和副部长出席,51位来自全球的市长、副市长出席,9个国际组织出席,而且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不是派代表,是领导人亲自出席。联合国以及国际组织9个以上领导者亲自出席。而且同时潘基文秘书长专门发来了贺电,展示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上海,全球的关注点都集聚在上海。
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务实的态度,不是为开会而开会,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各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讨论到现在就是怎样帮助各个国家来实施我们的议程表,具有雄心勃勃的议程表,到2030年的时候,希望向全世界汇报,通过本届大会的推动,能实现这些目标。现在联合国体系也在进行改革,我们希望和联合国的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在同一个理念下进行共同的发展,像这样一类的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谢谢大家听我说,我看到在座的各位,相信都有很多的问题,留足够的时间让大家来提问。谢谢大家!
施贺德:
非常感谢!我知道大家有大量的问题要提给我们,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尽可能回答你的问题。谢谢各位!
法新社:
论坛宣言中,最后一条有提到中国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北京、上海两个城市都有了很好的控烟立法,今后有没有扩展到全国的计划?如果有,现在的进展怎么样?还有一个问题问毛司长和于先生,目前中国抗生素使用的情况,抗生素使用目前的情况有没有存在滥用的情况,目前有没有什么措施控制滥用抗生素?
毛群安:
关于公共场所控烟,减少烟草对于人类的危害,这是全球的共识,也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工程。在大会开幕之前,上海市修订了公共场所控烟的条例,实现了公共场所的全面禁烟。要更正一下,中国目前已经有将近20个城市制订了公共场所无烟的法律法规,全国的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正在立法进程之中,有望今年公布实施。
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严格控制公共场所吸烟,这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的促进。因为烟草的危害是大家的共识。随着科学的研究,不断地发现烟草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提到这个问题,希望媒体的朋友给予支持,在立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公众对于烟草危害的认知仍然还不够。因为吸烟这种行为要真正得到纠正,需要公众对烟草危害充分认识,需要吸烟人自觉。不吸烟的人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中国政府加大对公众进行烟草危害的宣传,同时也在通过立法以及烟草制品税价的改革等等方式,来履行世卫组织倡导的烟草框架公约的要求。在此呼吁,希望媒体的朋友,希望广大公众能够支持全国性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尽快出台。
为什么在健康城市中特别增加这个内容?健康城市要率先在全国实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把这个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一项硬任务,这是关于第一个问题,一会请于局做个补充。关于抗生素使用的问题,这不仅是卫生领域,也是全球、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抗生素使用的控制问题高度重视,我们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如果要了解详细的情况,这次大会上专门提供了一本关于我国怎么来控制抗生素滥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完整的介绍材料,你可以在会场取用。
南方都市报:
我们关注到,这次大会邀请到很多市长来出席,而且还专门举办了市长论坛。问一下在座的嘉宾,如何看待城市在促进健康中发挥的作用,如何评价此次健康城市论坛?谢谢!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 于竞进:
不知道这位女士是否拿到《上海共识》,里面有几句话很能概括为什么要开市长论坛。其中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当中,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包容、安全、具抵抗灾害能力、可持续和健康的城市。健康城市一直是实现良好健康治理、提高健康素养、进行健康促进的良好平台。最关键的是,我们意识到市长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在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精神也贯穿到整个共识之中,也是我们召开这次健康城市论坛的一个重要的设想,并且把它作为健康促进重要环节安排在大会之中。
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并且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国际健康市长论坛在2008年和2010年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国内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对推动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次大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级别,会议产生的影响,包括它产出结果的文件都是很丰富的。刚才Oleg Chestnov先生介绍这次有51位市长,他说的51位市长是来自国外的,国内还有72位市长,这次参加会议的有123名市长、副市长,世界卫生组织的126个成员国,多个联合国的机构,部分国家的卫生部长和专家学者。国家领导做了主旨发言,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推进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并且这次会议也对于我们促进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和国际健康城市之间的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建设成果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会议当中设了六个专题的分论坛,好多记者昨天可能已经参加到了,道路安全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老龄化、科技创新与健康、精神卫生,对这六个议题进行了研讨。这也是针对我们健康城市建设下一步的工作领域而分设的内容。我们对这次会议的期待很高,从目前情况来看也达到了原来期待的成果,下一步是怎么推进成果的落实。
施贺德:
我补充几句,从全球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希望城市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动者。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我们之前也有不少的发展计划,但是我们现在不再是看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别,更多是以人为本,不管是在哪里,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穷人的。在城市层面上,我们这些行动必须集合起来,整合起来,特别是在健康方面。可以给大家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如果缺乏体育运动,在很多国家,包括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是一个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子,80%的人在中国体育运动是不够的,体育运动不够就会造成很多疾病。我们如何来鼓励大家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如果没有更多的空间,他们怎么走路锻炼,没有体育馆、公园怎么去进行体育活动呢?这个东西,健康部门本身单一是很难采取行动,不同的部门要进行合作,彼此了解。在城市和社区当中,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对话,这是最合适的场所和平台。
健康城市本身并不是一个终点,不是说这是一个健康城市,那个不是一个健康城市。是一个运动,是每天的改善。城市的市长和领导人必须和他们的同事、议会、所有的公民一起总是在考虑健康问题,而且要采取重要的决定。比如说道路建筑、学校、公共场所设计都要考虑。我们希望中国在健康城市这方面能够发挥领导作用。而且在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历史,中国一直有爱国卫生城市,很多的城市都已经参与进去了,现在转型为健康城市。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全球的领导者,希望中国能够以健康城市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彭博社:
我的问题问毛司长。中国一方面老龄化,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化。中国很多年老的人住在农村当中,存在留守老人的问题,好像留守儿童一样。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农村的健康问题,留守老人健康问题?
毛群安:
刚才讲到,确实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急剧的增加,我们怎么看待,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老年人口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怎么样养老的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国家对于整个的养老事业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我仅从现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的医养结合的角度,来谈一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养老不是一个医学问题,不是一个医疗问题,但是老年人确实在医疗、护理、康复方面的需求要大大地超过了年轻人。而且也是一个最为大家关注、最难处理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出台了关于医养结合的指导性意见。目前是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要求我们的医疗机构要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一些专业的养老机构,当他们需要医疗方面支持的时候,我们医疗卫生系统要全方位的提供支持。同时我们还鼓励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养老机构比较缺乏的地区,比如说在农村,鼓励我们的医疗机构要兴办一些养老机构。
最近在一些地方看到,在我们农村乡镇卫生院,同时再建一个乡镇的养老院,这两个院是在一起的,这样当老年人需要医疗服务的时候,乡镇卫生院就能够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医疗方面的支持,使这些老年人在这些机构能够比较放心地养老。当然,由于中国的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而且医养结合的工作刚刚在起步阶段,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国家作出了这样一个宏观的政策布局,我们正在抓紧落实,按照这个指导意见在全系统把医养结合作为我们这个系统非常重要的工作。
养老的这项工作在我们国家是由其他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卫生部门积极配合,你提的这个问题和我们健康促进大会也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老年人口的需要,他本身就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所以这也是跨部门行动,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需求的解决途径。中国政府提出来,要向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所以我们将努力做好医养结合的工作,让老年人在养老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医疗和健康的保障。谢谢!
施贺德:
老龄化是很大的问题,不仅中国,全球都有这样的问题。我要补充的一点,我们觉得一个新的概念,在定义老年人的时候完全是全新的定义,我的父母是60岁退休的,但我现在快到60岁了,但是我不想停止工作,我还挺健康的。这些新的概念,包括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老,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对于社会是很有好处的。不仅是照顾,关注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网:
在《上海宣言》中确立了健康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核心位置,这要求我们以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够倡导全社会、全部门来促使健康的实现,下一步工作中如何使《上海宣言》中的承诺倡议真正落到实处呢?
Oleg Chestnov:
谢谢,这是第九届健康促进大会,我已经在考虑参加第十次健康大会了。你这个问题提醒了我们未来的工作。一般开一个会议,到第十个会议,也就是几年之后,我们希望能够取得一些进展,比如说我们在这几年当中,比如说大会发了《宣言》,我们往后看这个《宣言》当中有多少是确实被落实的,这个确实是很好的问题。我们去看大部分的《宣言》确实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许在召开第十次会议的时候,我们确实要跟大家汇报我们这个《宣言》或者是《共识》取得了一些什么样的进展。《共识》给我们制定了一个方向,接下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和不同的部门进行合作。
毛群安:
我也借这个机会,感谢长期以来在中国各个相关部门对健康促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但是面对我们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的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开展部门之间的协作。比如说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现在我们看,中小学生近视率在增加,超重、肥胖越来越多,这些都将是可能造成慢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要解决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就需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等共同来研究。比如说,在有的地方,孩子可能营养过剩,运动不足,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营养不足,还需要给他们提供营养餐。所以这都需要多部门之间,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健康问题来采取行动。毫无疑问,大气、土壤、水的污染治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接下来,中国一定要把多部门合作的平台搭建好。借这个机会,希望媒体的朋友多从跨部门合作的这些角度倡导健康促进。
小康网小康杂志:
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上海宣言》里面有句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确立了在投资健康,确保全民健康覆盖,减少所有年龄段人群健康不公平现象的义务。就投资而言,如何更好地引导投资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而服务呢?第二个问题主要想问一下毛司长,在《上海共识》里提到,要优先致力于十个健康城市建设行动领域,我们国家在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如何让这十个健康城市建设行动更好有效的去落地呢?谢谢!
Oleg Chestnov:
第一个问题,均等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一个健康的平等性,但是我们要务实一点。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你要投资的话,你是要看回报的,没有回报干嘛要投资,我们希望要投资更多的领域,要投资一定是需要有回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说在非洲地区,如果投资看不到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怎么办?就需要更多的一些宣传工作、市场工作,希望这种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报,意味着这些地方的政治领导层也愿意跟进,这是一个种子基金,是一个催化剂基金。不是说我们这个钱就授人以鱼,我们希望让这个基金产生倍增效应、放大效应,有更多的其他资金联合一块投入。
比如说在慢病议程、艾滋病(HIV)解决议程里面,我们已经动员了几千亿美元,就是为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要找一个新的投资模式,而且要找到更好投资回报的方法,最后能够实现平等。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得到的回报总比在西方要多。因为中国人口多,中国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把这么多人口管理好已经是中国很大的国际贡献了。
毛群安:
下一步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怎么优先地确定这十个领域。在《共识》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怎么样评价一个城市是不是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市长反复地酝酿讨论,最后凝练了十个优先的领域。这十个优先领域是健康城市的最大公约数,大家都认可,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做得更好。我们国家已经启动了健康城市的创建工作,在过去卫生城市的基础上,要创建健康城市,我们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城市尽快跨入健康城市的行列。但是正如刚才施贺德先生说的,不是说城市拿不到健康城市的称号就可以不作为,实际上健康城市的号召就是希望城市的管理者,把居民的健康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我们在将来评价健康城市,以及引导健康城市创建的过程当中,都会把这十个领域作重点。中国有这么多的城市,在过去创建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在健康城市建设这一轮出现一个新的高潮。我们在前期讨论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个比喻,卫生城市更重要的是硬件的建设,而健康城市的建设突出的是软件的建设。举个例子,《上海共识》里面把公民的健康素养作为加强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家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我们的城市能够给市民提供提升健康素养的基础,增强市民的健康基本技能,像上海这样,就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说我们能够提升公民的健康素养,对整个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管理者要把它列入规划,把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有一系列的政策。城市居民要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这也就是十个领域所希望的,在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要把一个人落下,同时不要把一些影响健康的重要方面落下,所以我们提了这十个优先领域。
施贺德:
时间已经到了。我们的同事和专家们都还在台下坐着,有提问还可以在会后继续讨论。大会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需要理解健康不仅仅只是治病而已。你要健康,不仅是钱的问题,不是穷人没钱就不能获得健康。就像毛司长说的,要保持健康,这是一个个人行为,个人的知情选择。我们说到要控烟,要锻炼,很多的事情你要做的,事实上不会让你花很多钱。媒体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你们能接触到人的数量,要远多于我们一次开会能够接触到人的数量。由你们把消息传播出去,能够带来真正的变化,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