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农村孩子全免费治疗”衡水疯传!近期这些谣言不可信
近日,不少衡水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出现一条消息,“0至14岁先心病农村孩子可以接受全免费治疗”,这条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有爱心的市民纷纷转发,希望能让有需要的人看到。可当患儿家长充满希望地拨打消息中的联系电话,却发现电话打不通。记者对此进行了核实,这条信息是假信息,至于为何有人要做这种恶作剧,就不得而知了。
多个项目救助先心病儿
社会对先心病患儿救助确实在不断加大力度。据介绍,根据国家、省出生缺陷监测数据,先天性心脏病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而先天性心脏病占我省各类出生缺陷的第一位。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冀政办函〔2012〕108号),提高全省先心病筛查率,加强对先心病患儿的早期治疗,省卫生厅决定在省儿童医院设立“河北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中心”,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治工作。
“河北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中心”已在我省多个县市区建立,衡水市目前已有七个县(市)开展14周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如需手术可以获得相应的救助。其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狭窄4种疾病均可申请“大病救助”惠民政策,再叠加申请“神华爱心项目”可实现零交费入院。
另外,全国各地的医院、民政部门、红十字会等也会不定期开展有关于先心病患儿的救助项目,根据项目的不同,要求救助对象的条件不尽相同。本报提醒先心病患儿家长,不要轻信网上、微信里的不实消息,具体可先向当地医院、民政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咨询,认真填写申请表,以使患儿得到可靠的救治。
近期这些谣言不可信
谣言不止,辟谣不歇。一起来看看近期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谣言都有哪些:
扫二维码可交违停罚款
谣言内容
车违停在路边,“吃”了一张罚单,罚单上有二维码,还有文字提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交罚款。
真相
面对违停车辆,交警执法分为两种。一是非现场执法。交警在移动执法过程中,发现车主不在车内,且车辆违法停放的情况下,交警会在现场用相机拍照,并开具《违法停车告知单》,目的是告知车主存在违法行为,然后交警会将现场照片传回后台审核。这时,当事人若查到自己有违法未处理,就需拿着身份证、驾驶证到违法处理室。交警违法处理部门确认、验证违法信息准确后,才会对当事人下达《公安交通管理简易处罚决定书》或《公安交通管理一般处罚决定书》进行处罚。二是现场执法。若交警与车主面对面,且车主有违停行为,交警会当场向车主开具《公安交通管理简易处罚决定书》或《公安交通管理一般处罚决定书》。
年薪12万为高收入群体要加重税收
谣言内容
年收入十二万以上的所谓‘高收入者’将要成为下一步个税改革中被重点调节的对象,简单的说就是加税,这个消息在前段时间一度遍布网络。
真相
此观点为误读,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财税专家也回应称:2005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的意见,我国建立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制度,12万元只是2006年起自行申报的收入界限,在当时也不是划分高低收入的标准,今后也难以成为高低收入人群划分的标准。关于“年所得12万元是高收入者”或“对年薪12万元的纳税人要加税”的说法是一种推演和误传。另外,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我国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只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某品牌维生素AD药物伤害宝宝大脑
谣言内容
最近流传的《崔玉涛不敢说的真相,伊可新等维生素AD伤害婴儿大脑》文章,其实去年就流行了一次。作者是自称“理工女博士”的某微信公众号“奶宝x国”。在文章中她根据WHO的一篇文献资料《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然后得出“维生素A伤害宝宝大脑”的结论。谣言1:《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的政策声明,“强烈建议不要将给1-5个月婴儿补充维生素A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谣言2:《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说给小月龄宝宝补充维生素A会导致囟门突出的风险显著增高(并明确说明只要补充过一次维生素A风险就会升高)。这会伤害宝宝大脑。谣言3: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会在体内累积,长久了会致癌。
真相
针对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的原文是“不建议为减少发病和死亡,而将给1-5个月婴儿补充维生素A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另外,世卫组织非常明确的认为,给1-5个月的小宝宝补充推荐剂量的维生素A(5万单位),是安全的。针对第二个,《世界卫生组织 | 1~5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A》的原文是:“就6月龄以下的婴儿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剂量至50,0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A是安全的。急性副作用可包括囟门突出(最常报告的副作用)、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和激惹,但通常是一过性的”。在谣言里却被理解成:只要补充过一次,就能产生问题。针对第三个,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致癌”,这毫无任何依据。
闯红灯避抓拍有“绝招”
谣言内容
近日,一条“老司机避抓拍免被罚绝招”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绝招一:红灯亮3秒后电子眼才会开始工作,所以红灯刚亮起时如果压线了,直接开过去,不会被拍到;绝招二:抠掉车辆牌照第一个字母后面的小圆点,电子眼就无法对焦,也就无法拍照;绝招三:只要行驶速度低于5公里/小时或高于180公里/小时,摄像头就无法启动或无法拍清楚牌照。
真相
经过媒体记者咨询交警得知:微信所传的“绝招”不可信而且也是违法的,不想被电子眼拍到,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违章。首先,电子眼在红灯亮起时就会立即启动闯红灯抓拍系统,不存在3秒延迟。其次,对于闯红灯的电子监控设备抓拍,目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数码相机,二是数码摄像机。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抓拍,都是对停车线前后的一定区域范围进行对焦抓拍的,由于是固定的焦距,所以,与传说中的抠掉车牌中间的小圆点无关。最后,由于电子眼与信号灯是同步启动的,不论车辆的速度快与慢,电子眼都会记录下整个过程。
2016年11月1日全国启用新交规
谣言内容
近日,一条消息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消息称“交通新规2016年11月1日全国实行。”里面罗列了9条内容:1、闯红灯,记6分、罚200元。2、酒驾,记12分且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3、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200元。4、副驾不系安全带,记1分,罚50元。5、行驶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200元。6、行驶中抽烟,记1分,罚200元。7、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顶额处罚。8、超速驾驶,记6分。9、副驾驶有不满14周岁乘坐的,记6分,罚300元。
真相
现行的交规,是此前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并没有所谓2016年11月1日全国实行新交规的事情。谣言中的处罚规定也与事实不符,请大家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以讹传讹。
火腿肠+酸奶=致癌物
谣言内容
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和酸奶一起食用,容易致癌!因为在加工肉制品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碰上酸奶时,会转变为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在吃了加工肉制品前后1小时不宜饮用酸奶。
真相
亚硝胺是已知的强致癌物。但火腿酸奶同吃致癌一说,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并不成立。因为,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连3%都不到,胺含量更低,而瘦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将近20%,胺类物质比酸奶中的要多多了。因此,腌制肉制品中已经具备了合成致癌物的两大原料,在腌制和储藏过程中就能合成微量亚硝胺致癌物。所以它不需要“酸奶中的胺”来帮忙。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腌制肉制品的摄入量越高,癌症的风险越高,这和是否喝酸奶没关系。
塑料袋装食材致毒
谣言内容
我们平时所用的塑料袋,很有可能也变成家庭中的健康杀手。直接用提菜回来的塑料袋包裹着蔬菜放进冰箱,将会导致‘慢性自杀’。因为五颜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属于再生塑料袋,使塑料袋变得鲜艳的着色剂暗含着一种名叫苯并芘的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苯并芘归在致癌物的第一组。在这塑料袋“艳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毁灭你生命的“心”。增塑剂能够从塑料袋的表面析出,而我们将通过接触袋中的食材将其摄入到体内,对我们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
真相
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常温下或冷藏温度下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而且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我们提倡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是合理的,但从食品工业的发展及需求来说,塑料制品在提高食品的包装质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包装材料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