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 石家庄鹿泉兄弟俩照顾重病母亲18年

13.07.2015  18:04

    石家庄日报记者 王 欣

    “孝动省城”活动启动后,记者接到了鹿泉区台头村董顺贞大姐的电话,她推荐本村的董秀海、董秀喜兄弟俩。“18年前,他们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两兄弟一块儿照顾老太太,尽心尽力,我们村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大孝子。”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董家兄弟用18年敬老孝老的身体力行,给这句话打上了个大大的“×”号。

    父母成了“老小孩”,得哄

    鹿泉区台头村靠近西三环,过了龙泉大桥,南行几公里就看到写着“河北台头”的大牌楼。7月8日下午,在董大姐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西头的董秀海家。推门进去后,喊了几声没人答应,走进屋,董秀海的妹妹迎出来,“俺哥哥昨天晚上没咋睡觉,这会儿睡着呢。

    刚刚在客厅坐下,董秀海就揉着惺忪的睡眼出现了。瘦高个、戴着深度近视镜,和记者简单打招呼后,连忙去里屋把母亲推出来。“老太太怕寂寞,愿意跟大家一块儿待着。”今年79岁的老太太常年卧床,出门要坐轮椅,夏天傍晚凉快了,董秀海就会推着母亲在村子里转转。

    “俺妈脾气不太好,尤其得了病后,气儿不顺,有时候一点小事儿就发火,我们平时做什么做不好了,她也不高兴,也嘟囔两句。可她这病最忌讳上火了,一到这时候,我们就轮番给她讲笑话,逗她笑了才算好。”听着大儿子这么说,坐在一旁的老太太不好意思地笑了。

    父母就是心头肉,得疼

    母亲发病的时候,董秀海刚过而立之年,18年过去了,他长出了花白的头发,身体也不那么挺拔了,母亲却因为兄弟二人的精心照顾,身体越来越硬朗。记者了解到,因为董秀海和弟弟都愿意多照顾老人,所以达成“口头协议”,每家照顾一周。“之所以换班这么勤,是因为夜班难熬,”董秀海告诉记者,18年来,他们晚上每隔2个小时就得为老母亲翻一次身,跟月子里照顾小婴儿一样,一会儿一醒。

    每天早上,董秀海准时5点起床,先给母亲换纸尿裤、洗脸、梳头,然后蒸上鸡蛋羹,“这个好消化,”他笑着说,“俺妈还爱喝豆浆,有时候没做她爱吃的,还耍小性子不好好吃饭。

    2014年春节,董秀海的父亲不慎摔倒,伤着胯骨,并逐渐显现出了老年痴呆的症状,兄弟俩的担子又重了不少。有一次,老父亲自己骑自行车到了正定,找不到家了,可把家里人给急坏了。“最后,还是路边的好心人给我打的电话,这件事儿后,我们对父母更加尽心了,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生怕有闪失。

    孝心时刻挂心间,不等

    采访中,村民董顺贞大姐时不时插话,她告诉记者,董家兄弟俩的孝心故事在村民们中流传很广,因为村子里总有不那么孝顺的儿子、女儿,每当遇到老人受罪、受委屈的事儿,大家就把董家兄弟俩的事迹拿出来说。“你看,人家都照顾老母亲18年了,把老太太护理得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其实,这样谁都能做到,关键是得有一颗孝心。

    听到这儿,董秀海腼腆地笑了。他说,从小母亲就教育兄弟姐妹们要明事理,多帮助别人。“我记得小时候,邻居们谁家为了田间地头的事儿闹别扭了,母亲就去说和说和,总能把事情圆满解决了。母亲虽然脾气倔,但是善良、明事理,乡亲们也信任她。”在董秀海记忆中,不管儿子还是媳妇,女儿、女婿,老母亲都一视同仁,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后辈,良好和谐的家风培养了善良、无私的后代。“就是再苦我也愿意每天守着她老人家,因为有娘才是家。

    本次活动开通多个推荐平台,分别为邮箱:[email protected];官方微信:shijiazhuangribao(可直接扫描本报一版的二维码);电话:96399、88629119。市民可发送“姓名+电话+地址+事迹简介”到以上平台,说出感人的故事,感动更多的人。如有爱心企业和人士愿意帮助这些孝道楷模,也可拨打上述两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