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武建奇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生态环境问题空前重视,态度鲜明,决策及时,实施有力。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包含生态文明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3年9月国务院推出大气“国十条”(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1月开始实行“史上最严环保法”,4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对生态环境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8月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可谓字字千钧又意味深长,既是对十八大以来环境政策和实践的深刻阐释和总结,也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深切期望和重托,值得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研究体味。
“保护”是一种行动,“对待”是一种态度。态度上,我们要把生态环境放到像生命一样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执行上,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小心呵护。不能走为了一时发展而大肆破坏环境之后再回过头来修复环境的老路,因为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逆性,一经破坏有时即便让施害者倾家荡产也难以恢复。生命最为珍贵,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像生命一样珍贵。身体是个人的生命,生态是人类的生命。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是要把生态环境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生态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民生论”,是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一方面,它是对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即GDP价值观的突破。因为,无论是劳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还是效用价值论,都以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无限的承载力为假定前提,撇开自然条件的约束而仅仅从人的需要的角度看问题、谈价值、论财富,导致一边是GDP所谓财富的剧增,一边是自然资源资产的锐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以GDP增长论英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生态价值观从爱民、为民、民生的角度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对传统的“冷冰冰的自然生态价值观”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