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商场促销成常态电商无节造节 消费者偏理性

23.12.2014  14:50

   

    记者 陈嘉

    “双十一”过后,“双十二”接踵而至,就在电商开展促销大战的同时,各大商场和实体店也发起猛攻,陆续推出周年庆、圣诞节、元旦等节日购物优惠活动。面对线上线下汹涌的促销大战,消费者也掀起一波又一波地购物“狂欢”。然而,消费者真的享受到了实惠,还是沦为了促销大战的“牺牲者”?面对商家的频繁促销活动,甚至是“制造节日”营造促销气氛,消费者的热情能够持续多久呢?

     ●商家的话实体店:促销已成常态

    从11月份开始,在某大型商场管理部门工作的李红(化名)每天要忙碌到深夜,没休息过一个周末。“这段时间是商场的销售旺季,尤其今年商场跟着电商也做起‘双十一’、‘双十二’促销活动,再赶上圣诞、元旦、店庆即将到来,促销活动不断。”李红说,今年各大商场、电商比着办活动,常规节日加上店庆、自己造节,“节日”一个挨一个。

    据了解,圣诞节、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六一”、“十一”、“双十一”、“双十二”……都成为商家促销不能错过的时机。近两年,一些商家还在尝试感恩节、七夕节、“男人节”等促销活动,大大小小的“节日”加起来一年至少要过上十几个。仅刚刚过去的11月,几乎所有的商场都推出了促销活动,12月的圣诞节和即将来临的元旦,更成为商家“血拼”的战场。

    “促销促销,不促不销。但是促销得有个由头,不然会使消费者感觉是在忽悠。”在我市一家大型商场管理部门工作的刘明(化名)说,节日通常都是商家促销的最佳时机,但是如果没有节日,商家就只能造节了。比如每年春秋两季是化妆品换季时期,推出“化妆品节”;四五月份后是婚庆高峰,推出“珠宝节”;冬季销售旺季,还会推出“购物狂欢节”。刘明说,商家造节都在旺季,淡季购买力差是不会造节的。推出这些“节日”除了抢人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消费习惯,比如每年两季的“化妆品节”,很多顾客就养成了囤积化妆品的习惯。

     电商:有节过节无节造节

    实体商场促销活动如火如荼,电商也不甘示弱。“双十一”的火爆还没在人们心中淡去,“双十二”又来了,电商“造节”运动一波接一波。一直以来,商业促销的主战场都是实体商场,很多“购物节”、“商战”都由他们来打响,但是如今主动权似乎已经握在了电商手中。

    “电商搞活动,我们当然乐意了。”“双十一”、“双十二”已经过去,在我市开服装网店的吕女士依然繁忙,她又忙活着准备圣诞节的促销商品。吕女士介绍,近几年,我市不少实体店商家都开起了网店。她感叹,要不是网购的兴起,仅靠实体店经营,可能很多都难以盈利。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都有假期,而且实体店、商场也会有各种促销,因此这些节日并不是网购族的消费高峰,电商只能避开这些传统节日,想方设法打造属于网购的“节日”。不过,以往网上促销方式没有今年这般密集,今年太过密集的网络促销,使电商也是喜忧参半。“双十一”确实让很多电商都赚到了钱,然而,“双十一”刚过,“双十二”立马跟上,他们感觉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明显减弱。电商开始备战“圣诞购物节”,但很多电商反映,截至目前,顾客购物的订单并没有预期的火爆。

     ●消费者说网购达人:促销活动多多益善

    对于不少痴心购物的“剁手族”来说,各种名目的节日促销都是福音。已经有6年网购经历的陈小姐,从2010年开始关注“双十一”等网购“节日”,今年的“双十一”她花了3000多元购买了衣服、鞋帽和头饰,这个数额是她的一个月工资。“‘双十一’之类的‘节日’电商的促销力度都很大,有的甚至比平时便宜一半的价钱,当然要赶紧入手。”而张先生今年“双十一”则扫了5000多元的货,包括电子产品、体育用品、服装等,“小部分是自己想买的,电子产品类都是帮朋友买的。刚好都是需要的东西,价格也比平时便宜了不少。

    对于现在各种“节日”逐渐演变成购物大狂欢,像陈小姐这样的购物达人拍手叫好,甚至希望这样的“节日”越来越多,“几年来的大抢购中,除了快递越来越慢之外,我基本没有遇上较大的售后问题。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商家造出来的‘节日’,只要能够真正给我们带来实惠,当然是希望多多益善啊。

     理性消费者:要看是否真实惠

    不过,更多的市民面对各种大促销还是保持着理性态度。同样是资深网购达人的林女士就直言,尽管近年来有了越来越多的“节日促销”,但她一般不凑热闹,“因为感觉很不划算”。林女士表示,虽然“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促销轰轰烈烈,但她一般不会下单购物。在她看来,人造节日的噱头远大于优惠,且购物有许多限制条件,并没有商家所言那么优惠,“很多电商都只会在‘双十一’零时开展真正的优惠促销,不是人人都能抢到,让我感觉不是真正的优惠,起码在我看来非常不方便。”林女士说,假如她凑热闹熬夜等到零时抢购商品,最终还是没有抢到实惠,感觉很亏。

    与林女士持类似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记者日前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大部分人均表示,电商的促销大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优惠,且售后服务跟不上,一般不会凑热闹。“我觉得‘双十一’的最大得益者是广告商,顾客、商家一年下来买卖东西的总量基本不会变化很多。”市民张女士坦言,“造节”后遗症严重,除了假降价,服务质量也会打折,身边多数朋友都会理性购物。有市民更直言,现在店庆、中西传统节日、纪念日、换季等都演变成商家促销的噱头,让消费者已经出现了“促销疲劳症”。

     ●专家分析由频繁促销到理性回归

    实体店和电商频繁促销,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里的道理和设立黄金周差不多。为什么国家要设置黄金周?就是因为国内有非常多的景点,但是这些景点都没有人来,所以要有一个黄金周假期,刺激大家出门旅游消费。因此,实体店和电商热衷于“造节”频繁促销说明,目前实体店和电商的布局和框架远大于用户需求,所以需要营造名目来刺激消费。

    他同时表示,频繁的促销活动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确实起到拉动商品销售的作用。但是常态化的“造节”促销,也让市场陷入疲软的一种窘境中。频繁的“造节”购物盛宴下,消费者消费能力难以得到一个长期的维持。从长远看,频繁的“造节”并非是营销上策,作为商家通过节日进行市场营销虽然很必要,但也应有一个度。此外,消费者对市场商品肯定有刚性需求,只要是品质有保证,消费者对于各种商家大促销是欢迎的,但如果整天促销也会打乱日常销售,商家也会受到影响,市场就会做出自我调节。有一天消费者对促销大战的概念淡化了,就会回归到理性的消费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