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论家在北京热议《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

24.12.2014  12:44

 

 

 

作家、评论家在北京热议《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

他的作品,好看耐读

对身心大有裨益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黄蓥

他的呼吸就是广大农民的呼吸”、“他的笔下凝注着人民疾苦忧患的重量”……昨天,“贴近生活 根系人民——《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河北省作协、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来自北京、河北的文学评论家、作家、学者以及贾大山的亲友等30多人出席。

往事:贾大山看重人品文品

贾大山1943年出生于河北正定,曾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正定县文化局局长。20世纪70年代起,贾大山开始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河北文学》等发表作品。其小说多关注小人物的命运,通过对底层人物的个性描绘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知名作家孙犁就曾说:“小说爱看贾大山,平淡之中有奇观。

贾大山的小说《取经》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河北省新时期第一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家,与他一同获奖的还包括王蒙、刘心武、贾平凹等人。此外他的作品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界,他与贾平凹一起被称为短篇小说“二贾”。1997年,54岁的贾大山不幸因病离世。

贾大山作为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作品集。1998年《贾大山小说集》由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其实在他生前,铁凝等曾多次帮他联系出版社,河北文学界有很多人也向他表达过这个想法,但都被他谢绝。贾大山的学生、石家庄作家康志刚就说贾大山把文学以及出版作品集看得非常神圣。他还说贾大山对创作一丝不苟,“他创作时提炼不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动笔;没有出乎意料的精彩结尾,也不肯动笔。为达到这一效果,他苦心孤诣,反复打腹稿,成型后还要一字不落地背给朋友听,听取意见,直到大家都满意了,才肯落于笔端。

贾大山看重自己的人品、文品,就像他曾在一篇小说中借着主人公,一个鞋店掌柜的嘴说过:“人也有字号,不能倒了字号。”对名利他毫不在意,铁凝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河北省曾经专门为他召开过作品讨论会,但是他却没参加。问他为什么,他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说发表时他也不在乎大报名刊,写了小说压在褥子底下,谁要就由谁拿去。

全集:认识贾大山的权威读本

近日,《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当年的《贾大山小说集》的基础上,经其亲属正式授权,由贾大山的学生、作家康志刚精心整理编辑而成。收录迄今为止能收集到的贾大山全部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剧本等,还附录了诸多回忆贾大山和研究其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文章,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位作家的生平创作提供了一个全面、权威的读本。

康志刚在编后记中提到,贾大山生前以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著称,但其他体裁的作品也写得非常精彩。从他1972年发表小说至1997年辞世的25年间,贾大山总共创作88篇小说,其中有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省文学杂志《长城》在某期上曾刊发了下期预告,其中就有贾大山的这篇《》。但后来大家没能读到它,原来是贾大山对这篇小说不甚满意,给编辑打电话让人家把稿子撤了下来。“他去世后,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了这部小说稿,可惜,最后一页散佚了。”康志刚还提到,贾大山还做得一手好菜,不但色香味俱佳,且营养丰富。正如其文学作品,不仅好看耐读,还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他(贾大山)不但重视作品的纯粹性,更重视作品的社会功效,时常对我说:‘咱们写小说,就是让人学好的’。

花山文艺出版社相关人士则透露,当年《贾大山小说集》面世后,出人意料地成为多年以来的“常销书”:“每一年几乎总有人找上门来要买这本书;文化界、文学界的各种会议如果在河北召开,外省与会者也会找这本书。贾大山作品的含金量由此可见一斑。

座谈:他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

昨天的座谈会上,雷达、白烨、李春雷、周喜俊、康志刚、肖杰等省内外文学评论家、作家在发言中,研讨了贾大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特色。大家认为,贾大山是一位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的作家。对此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应该是一个把文学当做事业的作家一生的常态:“河北从我们的前辈作家就有深入生活和老百姓在一起的传统。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徐光耀告诉我说作家得有生活,我说‘生活在哪儿?’他说‘生活在农村’。今天很多作家说我不写农村也可以写很漂亮的小说,的确是。但是如果你对中国的乡村有所了解,你下笔不写乡村,也是有底气的。”她还强调:“贴近生活,实际上还是贴近人心,贴近人生,更贴近社会,深入生活。我们讲深入生活,我想无非就是深入人心,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内部,才能真正写出中国气派,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