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亚兹德: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 地处戈壁深处(图)

10.12.2014  15:55

 

  亚兹德,地处戈壁深处、沙漠边缘,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城市”。古老的传统和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相对封闭,也相对保守,没有大城市的浪漫与开朗。也许这种安静、朴素又略带乡土气息的独特的氛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们流连忘返。

  按照黑袍女士的指引,走出了老城区迷宫般的小巷,到达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再从宽阔的主街道到达星期五清真寺(Jameh Mosque,又译为:聚礼清真寺),整个城市还未苏醒,街道上只有清洁工人将这座沙漠边缘的城市,打扫的一尘不染。

  清晨的星期五清真寺,只开着半扇门,寺内空无一人,出于礼貌和尊重,我没有擅自进入,转头来到了刚刚开门的小商店。商店的老板忙碌的打理着凌乱的货物,看到我进来,腾开一个地方,让我坐在装饮料的箱子上,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今天……我女儿……的学校要来清真寺参观……我要把这里打扫干净……我叫Afra,欢迎来到亚兹德。”说完,他把左手放在胸前,伸出右手握住了我的手掌。我打量着他:个子不高,平头,整齐修剪过的胡子中总带腼腆的笑意。

  清晨七点半,清真寺门口的街道上人多了起来,有带着白色头巾、身穿长袍的毛拉,有形色匆匆身穿黑袍的妇女,有上学路上边嬉戏打闹边走的学生。他们的身影映衬着小街旁年代久远、颜色土黄的旧房子,时间仿佛停止了流逝。

  过了一会,Afra的女儿和同学们从远处走来,在清真寺门前排起了长队。这是一所女子学校,几十个孩子身高相当,身穿雪青色的校服,带着统一的围巾,就像一个小小的斗篷围在头上,十分可爱。孩子们也不害羞,就像中国同龄的孩子们那样,叽叽喳喳、打打闹闹,还不断用波斯语对我们这些外国人说些什么,尽管我听不懂,但依然被他们的天真所打动。

  跟着孩子们去……看看清真寺吧……给她们多拍点照片。”Afra推推我。当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进入有600年历史的清真寺时,再厚重的历史都变得轻松,再严厉的宗教规则都放宽了尺度——因为她们是活泼的孩子。一下子,安静的清真寺变得有活力起来,礼拜大殿内的波斯地毯上,孩子们赤脚奔跑、追逐,时不时的停下来,对着拿相机的我摆几个可爱的pose。

  老师走过来,制止了孩子们的嬉闹,本以为老师要动怒,却听到了女老师和颜悦色的声音:“打闹够了,咱们了解一下历史吧。

  礼拜大殿瞬时安静了下来,就连最细微的说话声,也能引起回音。我不忍打扰专心的孩子们,收起相机,独自围绕着这座世界闻名的清真寺,寻找她与众不同的美。

  行走伊朗,我已经见过许多的清真寺,有粉色温柔的设拉子粉红清真寺,有金碧辉煌的查拉库圣庙(光明王之墓),有格什姆岛面朝大海的清真寺……各种各样、风格迥异,但眼前这座清真寺,精美的大门和全伊朗最高的宣礼塔,是独一无二的。

  星期五又称聚礼日,是穆斯林一周中最重要的日子,很多清真寺都用此名。星期五清真寺的大门精美的让人叹为观止,穹顶用细腻的细碎瓷砖装饰,穹顶中,大的穹顶套有小的穹顶,一层套一层。外墙用蓝白色马赛克铺成,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不同的图案。

  侧面两座高48米的宣礼塔,铭刻着15世纪人们抄写的古兰经。每天5次,毛拉(阿訇)会登上清真寺俯瞰周围街区的宣礼塔,用悠扬的唤礼召唤大家做礼拜。唤礼之后,巷子里的人们走出家门,走进清真寺。开店的人在店门口摆上一根棍子,表示店主不在,有些店主连棍子都不用摆,丢下无人的商店,径自走开。

   波斯小昭的故乡

  在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位名叫“小昭”的女主角,可爱大方、善解人意,她奉母命混入光明顶,盗取乾坤大挪移心法。后成为明教波斯总教教主,终身圣洁。小昭聪明坚强,形貌秀美绝伦,性格温柔和顺,平时隐藏上乘武功,遇到危机时,能挺身而出,有大将之风。作者金庸直言,小昭是他最爱的女主角,也是刻画得最成功的女性之一。

  金庸所描述的明教,起源于波斯,在伊朗被称为拜火教(或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2500年前波斯帝国至萨珊帝国时期的国教,是拜火教,直到1300年前被阿拉伯人征服,才皈依伊斯兰教。所以伊朗人对阿拉伯人是复杂的,他们从内心来说很反感被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在阿巴斯港Mahdi(中国通)对我说:“他们的士兵杀了我们的人民,强加他们的宗教,我不喜欢他们——就和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一样。

  游牧的阿拉伯人只懂伊斯兰教,但不会建清真寺,你看到精美的清真寺都是波斯人设计、建造的。在建造的时候,信奉拜火教的波斯人,把鲜艳的火光变成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刻画在清真寺的外墙上,用这样一种方式,默默的抵抗着文化的侵略。

  而如今,伊斯兰教为伊朗的国教,信奉拜火教的人已经很少了。在这很少的信徒中,大多数居住在亚兹德,同时,拜火教的圣火被供奉在圣地恰克恰克(Chak Chak)古村,千年不灭。

  恰克恰克位于距离亚兹德70公里的盐漠的一座山丘上,想看到圣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40多度的高温中,爬上陡峭的山丘。恰克恰克(Chak Chak)是山泉滴落在岩洞里的声音,而圣火就存放于山腰的岩洞之中。拜火教的神没有固定的形象,只要有火光的地方,就是神的方向。教徒们建了很多神庙保存火种,但随着阿拉伯伊斯兰的入侵,拜火教难以生存,怎么办?很多教徒来到处于沙漠边缘的亚兹德逃难,这样一来,亚兹德反而成了拜火教的中心,恰克恰克这样难以到达的地方,成为保存火种的首选。

   独特的沙漠宿营

  参观完恰克恰克的拜火教神庙和几个古村落,我们驱车前往沙漠宿营地。一路上仍旧是蓝色的天空和黄色的戈壁,简单而又单调。千年以来,由于沙漠的“庇护”,亚兹德从未经历过大的战乱和灾害,古老的建筑和文化得以保留,7000年了,城市依旧还活着。

  对于沙漠宿营的想象,大概是住在沙漠中的帐篷中,周围是望不到头的沙丘,时不时传来几声骆驼打喷嚏的声音;住在这,一定要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大家带着头灯围着火炉聊天,这才是沙漠。

  而我们的宿营条件要好很多,这也让我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原汁原味的东西没有了。这一晚,我住在被沙丘包围的房子里,只是床变成了传统的波斯地毯。房子里设施完备,热水、电力供应正常,晚餐和早餐时间,老板从远处的村子里送来餐食和自制的酸奶,配上樱桃酱特别的好吃。

  沙漠中的阳光更加刺眼,星空也更加灿烂。傍晚,沙漠中的小镇依旧传来清真寺的唱经声,比起在城市中,这声音更加宽广、悠长。夜晚,气温下降,成千上万颗星星在这里展示着他们的光亮,将世界上最难到达的卢克沙漠,营造成了情侣们牵手漫步的浪漫港湾。第二天清晨,骑着骆驼在沙漠中奔跑,巨大的驼峰给人信赖和坚实的感觉;太阳刚刚升起,趁着沙子还没有被烤的火热,登上巨大的沙丘,沿着斜坡滑下,感受大自然的温度。

  从设拉子到亚兹德,再从亚兹德继续赶往伊斯法罕,波斯人的感性奔放,以神秘的不同比例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这些名城不同的气质。进入21世纪,伊朗人从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着平衡,并用现代的方式延续着古老的波斯风情。

  欢迎约稿QQ231756738 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1024小虎牙   CoFavor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