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代表委员热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2.03.2019  16:14

2019两会特别报道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代表委员热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四个维度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链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实体经济向上突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断蓄积,制造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关于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曹慧泉,日前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曹慧泉表示,作为国家批准的创新型省份,目前湖南已经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部分技术在全球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他对未来湖南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工业报:无论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还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您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

曹慧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具体切入点,主要有四个维度:

一是产业的维度。坚持产业链思维抓制造业发展,一方面对传统制造业大力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产业链,形成一批优势制造业集群;另一方面对新兴制造业加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力度,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链,形成新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企业的维度。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企业优胜劣汰,处置“僵尸企业”,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技术的维度。加快构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创新机制,加大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模式的维度。针对产业跨界融合日益紧密的趋势,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不断发掘和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湖南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主要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制造强省为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发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首先,以去产能为重点做“减法”,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除旧动能,大规模化解钢铁、煤炭、烟花爆竹等行业过剩产能,依法依规推动粘土砖、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其次,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做“加法”,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打造“3+3”产业集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消费品工业),培育发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行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分工制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再次,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施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和项目的试点示范,大力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最后,想方设法改善营商环境,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工业报:当前,新技术进步正在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工业互联网的推进与应用,更是直接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方向,对于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您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曹慧泉: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广应用是换道超车、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大有可为。

近年来,湖南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在推动工作的实践和调研走访中发现,尽管企业改造热情很高,但还存在承受能力有限、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平台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跟不上、信息安全有短板、优质资源发挥不充分等普遍性困难和问题。

对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和监测处置,防范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中的安全风险;充分挖掘优质资源潜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支持湖南深入挖掘和开发安全可靠计算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资源。

中国工业报:您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的建议还有哪些?

曹慧泉: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建议有两个: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和完善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途径。当前,中部地区对承接产业转移热切期盼,对制造业崛起才能真正支撑中部崛起形成高度共识,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充满自信,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东部地区加快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愿望也十分强烈,这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兼顾,鼓励支持东中西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把中部打造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所以,建议国家支持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中部地区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支持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园区合作。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湖南省与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等在湘金融单位一道,在推动发展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从走访调研情况看,银企双方都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国家持续用力,推动产融结合。所以,建议相关部门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通过减免税费、适当贴息等措施,加大对商业保理、财务公司等产业链金融的支持力度;根据小微企业以及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将企业法人个人信用作为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合理授信;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对普惠金额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在评价体系中的考核权重。通过这些举措,让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能够放心发展、创新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加强整体布局 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

人工智能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社会管理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英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到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应用赋能等多个方面。同时,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和颠覆性,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需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整体布局,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潜力巨大

张英认为,我国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核心理论技术存在差距。当前,我国已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前列,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应用为主导,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显著不足。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起关键作用的软件框架和训练芯片技术大多为跨国企业所掌握。我国人工智能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但原创理论、顶尖成果、领军人才较少,尚无法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二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挑战。受限于技术水平、数据质量、相关行业政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应用相对零散,存在较大空白;医疗领域受限于行业监管,人工智能技术大多处于试用阶段,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尚不成熟,开放道路环境下仍处于路测阶段,离大规模应用推广还有一定距离。三是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存在空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存在数据隐私泄露、算法黑箱歧视、网络安全隐患等多维度风险,也将在法律、伦理、安全等方面带来潜在挑战,美国、欧盟等已经为此展开制度探索。相较而言,我国人工智能相关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空白,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准备不充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将制约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针对我国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张英建议,加大人工智能规划统筹力度,在产业培育、科技研发、应用推广、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发力,全面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是当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的主力军。在产学合作、数据共享、行业标准等方面加快政策突破,为人工智能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拥有顶级技术和行业影响力、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军企业。二是加大对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面向核心芯片、算法、开源框架、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制订科技攻关路线图,加大投入,系统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推进国产化安全芯片、透明可靠算法等安全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打造一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三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研究制订人工智能应用的标准和政策;鼓励进一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促进技术供需对接,打造一批集成式应用示范区;在重大领域建设人工智能的应用监管沙箱、联合实验室及安全测试靶场,提升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支撑能力;持续实施国家人工智能“揭榜”计划,结合行业实际设置赛道,更多引进行业用户、投资机构等市场化资源作为评价依据。四是加快人工智能安全制度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加快人工智能安全顶层设计,推进相关制度研究和立法规划,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立法工作,推进数据在安全前提下开放利用;建立重大科研及重点应用项目前置性综合安全评估与伦理审查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国际准则。五是打造国际人工智能高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行业盛会,吸引世界级人工智能企业家、学者齐聚中国,汇集行业智慧,发布创新成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人工智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3月6日,来自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对中国工业报记者感慨地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陈金山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对重庆提出了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工作要求,为重庆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和中央部署,我们坚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陈金山表示,经过一年的实践,重庆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氛围更加浓厚、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显现。

具体到重庆制造业领域就是: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重庆紧紧抓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重庆制造业换道超车;发展的路径更加明确,始终坚持以智能化为主题,突出智能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的信心更加充足,工业强市战略成为共识,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渝新欧、陆海新通道更加畅通,为重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重庆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重庆市制造业跃上新台阶。

加速新兴产业发展

陈金山说,去年重庆在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道路上,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7%,特别是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增长19.2%。

今年,重庆将继续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生物与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突出建链强链延链,力争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切实通过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来调整全市产业结构。

提升创新能力建设

过去一年,重庆在围绕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上,一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不断丰富企业创新的技术供给。二是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长,预计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上年的1.88%提高至1.95%;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由上年的1.35%提高至1.4%,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3.9%。三是推动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新培育科技型企业和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分别增长24.1%、24.5%,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24%、20%。

今年,重庆将着力整合好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全面推进更加市场化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庆市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制造业创新中心、机器视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上取得突破。

广泛推进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上,陈金山强调说,去年重庆推动了一批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收到了良好效果,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不良品率、能耗水平大幅下降。全国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之一的重庆节点启动运行,中移物联网等一批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建成,企业“上云上平台”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重庆将继续深化智能化改造工作,在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和新模式应用示范,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成为云端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营维护的示范企业,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逐步完善创新生态

对于推进企业创新生态建设方面,陈金山表示,过去一年,重庆一是制定出台了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产业政策,推动新兴产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二是积极开展金融工具创新,在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有效缓解了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大力推动园区转型发展,不断加强研发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园区由制造型向创新型转变。全市新增2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市级高新区。

今年,我们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创新需求,着力推进以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积极构筑经济增长新优势。”陈金山表示,让新兴服务业为创新赋能,进一步构建重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