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他们把87岁游客抬下山
□本报记者 孙会芳
在“7·19”洪灾中,井陉县仙台山景区管理处主任杨生堂和全体干部职工沉着应对,在洪灾最初的几天里,年近六旬的杨生堂跋山涉水150多公里,把景区70多名游客安全护送出山,关键时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顽强与果敢。
预测会有山洪暴发,动员所有游客撤离
7月19日上午,仙台山景区管理处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会出现强降雨,要做好防汛准备,“趁现在雨量还小,马上动员景区所有游客撤离,早日护送回家。万一雨下个不停,形成洪峰冲毁宾馆和公路,游客的生命以及财产将受到威胁。”杨生堂迅速动员游客撤离。但有的游客防洪意识淡薄,不愿立即离开景区。下午4点,输电线路被洪水冲毁,景区电力、通讯中断,和外界失去了联系。
经历过1996年洪灾的杨生堂发现,到下午雨越下越大。凭着多年防洪经验,杨生堂预测会有山洪暴发。他立即通知景区合作方按照防洪预案做好准备,并将住在宾馆靠山一侧的游客调整到阳面房间,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排查、排除宾馆周围所有影响排水的障碍物。
泥石流破窗而入,冒险清理行洪渠道
当天晚上8时许,仙台山景区牌楼下,来势凶猛的洪水已将牌楼和牌楼前的台阶淹没,裹挟了大量淤泥和石块将停车场冲出一道深沟。晚上9时洪峰出现,杨生堂带领大家不断排查隐患和疏通水道,生怕有遗漏和疏忽的地方。果不其然,位于宾馆后方山坡上的两个400立方米的水窖,此时正如两个定时炸弹进入倒计时,一旦被山洪引爆,办公室、宾馆、职工宿舍将被夷为平地,后果不堪设想。两名青壮员工冒险将水窑下方的闸门设法打开,提前放水,排除了隐患。
随后,就在大家商讨应急措施时,宾馆后山坡上轰轰作响,泥石流一泻而下,破窗冲进202号房间,瞬间泥浆达到一米多深。杨生堂马上和服务员一起叫醒熟睡的游客,向安全地方转移,并清点人数,不能落下一名。因游客多是生活在城市的女性,没有经历过突出其来的洪灾,一时间慌了手脚,有的开始哭泣。此时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洪水还在不断往房间里涌。看着情绪急躁的游客,工作人员把他们安置到安全地带,给大家讲山洪的特性和一些防洪知识,让游客放心。
为了把窗户堵住,不让洪水再涌进房间,杨生堂又带着一名员工,冒着随时可能被泥石流吞噬的危险,再次冲进洪水和暴雨中,清理被堵的行洪渠道。宾馆后窗户已被冲毁,洪水来势凶猛,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堵住。想到堵不如疏,只好让洪水从这个房间改道流出去,情况危急大家来不及多想,抓起数条棉被裹住泥块垒成一道墙,让洪水改从宾馆西门流出去,在宾馆后墙也用同样方式垒了一道墙,终于把洪水挡到了宾馆外面。这时天渐渐明了。
步行30多里出山送信儿,护送游客安全撤离
7月20日早晨,雨小了些,但仙台山景区的道路被冲毁,电力、通讯中断,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如何让上级知道仙台山景区的洪灾情况,让游客家里人放心?杨生堂非常着急,他决定徒步走出景区,试探几次终因洪水太猛无法趟过。
7月21日一大早,洪水稍微减小,杨生堂冒着生命危险步行30多华里,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通过自己的儿子把景区受灾情况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一一和游客家人取得联系,向他们报了平安。
当天晚上,为了防止灾害的再次发生,景区准备次日一早组织游客撤离。因游客人员年龄结构复杂,小的几个月,大至87岁,有的急着回家,有的因不知道道路冲毁情况,硬要等到修好公路后再走,他们只好先将20多位身强力壮的游客送回家。
7月22日,杨生堂和员工们跋山涉水送走了第一批游客后,又连夜步行返回景区。经过做思想工作,剩余游客也准备撤离。87岁的女游客行动不便,不得不用担架和轮椅抬着走。景区员工和救援队一起,在被冲毁的15公里坎坷道路上连背带抬,把最后一批游客安全护送到前来接应的车上才返回。至此,70多名游客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