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京津冀官员应常互相流动 带动资源流动融合

23.09.2014  03:44

   (原标题:京津冀最大问题是什么 产业不来电)

  过去北京也积极推动过产业转移,但是转移一个死一个,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产业不相同、不相关也不相连,相互之间不能配套。然而,为什么长三角之间、珠三角之间能形成产业联系呢?

  对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京津冀产业和其他地方一样存在同步的问题,存在着恶性竞争,但是也有人认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步度比较低,并且互补性很强,产业关系方面还是挺好的,并且拿到了很多的例证来支撑这一观点。

  我认为,京津冀两市一省产业关系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的绝缘。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就是产业不相同、不相关也不相连。

  北京的主导产业是高端服务业、高科技产业,还有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是全国,甚至是全球。但是对于周边河北或者天津,所能提供的服务很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金融。有人认为河北紧邻北京,应该能够利用北京的优势发展金融业,但是恰恰不是,北京的金融服务是面向全国的服务,它向其他区域提供的服务,比对河北提供的服务要多的多、好的多。服务业可以分成四个类型:生产型服务、消费型服务、物流服务和社会服务,这些都与河北、天津关联不多。

  天津的产业有自己的特性,是先进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简单说就是加工制造,和南方的苏州、东莞一样,是外向的,与河北、北京的联系也非常少。而河北,是以钢铁、煤炭、电力为主,大家可以想象,这三大产业和天津、北京的产业能有什么联系?

  正是因为没有产业联系,从而导致了城市之间的要素不能顺畅流动。虽然北京有很好的人才、科技、资金,但是河北没有用上。市场上也没有互相分享。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但是北京跳过了河北,转而去消费山东的农产品。其实服务业也是这样,跨过了毗邻的地区,形成一种过顶现象。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京津地区的雾霾是河北污染产业导致的。那么河北为什么发展污染产业?河北为什么不利用北京、天津优势发展服务业呢?如果是这样,不就不存在污染问题了吗?首先,河北的产业无法升级,导致污染产业发展起来并且难以转移。而京津的主导产业也很难转移到河北,因为产业是绝缘的。因为无法与周边地区对接,就导致人口过度聚集。有一个专门研究北京产业转移的专家说,过去北京积极推动过产业转移,但是转移一个死一个,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产业绝缘,相互之间不能配套。

  其实,长三角、珠三角也面临这个问题,为什么长三角地区之间、珠三角地区之间能形成产业联系呢?因为市场主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上海的人才与技术力量,促进了江浙乡镇企业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星期天工程师”,它们成为产业关联、市场关联的重要节点。珠三角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前店后厂就是典型的相互关联。但是在京津冀地区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的制度安排导致大家各自发展各自的。不仅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它们在选择产业的时候,视野较为狭隘,没有考虑一个更大范围的资源和市场。北京只考虑人才和技术优势,没有人才和技术优势的就发展水泥、钢材、煤炭,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一回事,在全球一体化、全国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情况下,河北完全可以根据北京的人才技术来设计、发展自身的产业,而不仅仅是看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行政资源配置、财政资源的配置不均匀,北京、天津因为行政级别高,获得更多的支持,低端的产业转移不出去也有补贴,也能够生存。如果是市场化生存,那些低端的产业肯定早失败了,早就活不下去了。

  现在,我们的顶层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就是产业设计,我们要打破过去狭隘的比较优势的观点,就是北京要发展什么,天津要发展什么,河北要发展什么,而要将整个京津冀的产业一体规划。它应该有一个整体定位,简单说就是,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主导产业应该是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

  北京是高端服务的关键环节,即营销和服务环节,那河北完全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制造、加工环节,高科技的加工环节,还有现代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

  怎么来促进关联?从产业上来说,要互相配套,那么北京发展金融业,河北省就要发展金融业,而且是金融服务业,北京有高科技,河北就发展高科技,而不是避开。恰恰相反,就是要统一起来,一方面是互相对接,一方面是互相融合、互相延伸。

  有人可能会认为,河北如此定位是天方夜谭。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深圳就不能发展高科技。深圳哪来的发展高科技的优势?但是深圳就发展高科技,并且很成功。深圳无论是要素还是市场都不在当地,要素是在北京、在香港,技术、人才都是从全世界来的,深圳那么远,都可以做这种比较优势,河北为什么不可以呢?

  最重要的是市场一体化。当然要进行财税体系改革,这个不改说什么都没有用。还有就是要培育市场主体,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只有政府缩手了,企业才有创业、创富的动力和能力。

  还有一个很具体的建议:京津冀地区的政府官员是不是可以经常的互相流动?通过政府官员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带动资源的流动和融合。

   (倪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根据其在凤凰财经京津冀一体化峰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