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最受益 石家庄路网推动1体化
(原标题:协同发展,融入京津正加速 )
近段时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性步伐不断提速。
7月的最后一天,我省与北京市在京进行工作交流座谈,共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一口气签署了7份合作协议。包括《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协议》、《共同推进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河北面临最大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最不能错失的机遇,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这样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的重大意义。
实施这一战略,河北是最大的受益者,既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又要担当责任,服务大局。省委省政府制定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大框架下,明确功能定位、重点任务、主要责任和战略举措,决定河北要努力演好“服务”、“崛起”两个角色,构筑优化城市布局、现代产业体系、综合交通网络、生态涵养保护“四个支撑区”。半年来,我省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京津冀合作交通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正扎实推进,我省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越发显现出来。
担当好服务、崛起两个角色
——服务京津、把握机遇,使河北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是北京和我们共同用的水,一定要好好好保护。”4月份,在丰宁采访时,一个七八岁小姑娘提醒外地人不要往潮河中扔塑料袋的一幕定格在记者心中。
如此温情的一幕,见证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让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的国家战略,透出浓浓的亲情味。
为锁住沙源,丰宁关停污染工业企业,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44%。同时,丰宁没有污染的生态土壤也成了“资本”,招来北京新发地投下巨资建设1.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
丰宁服务京津、借势发展,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主动作为的一个缩影。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就好像是一台大戏,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演好什么角色,绝不以河北一地之小私损京津冀三地之大公。”
河北的“角色”有两层含义:一是服务的角色,河北作为京畿之地,必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局服务,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和谐宜居之都服务,这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二是崛起的角色,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河北必须改变与京津落差过大的局面,利用京津向河北疏解功能、转移产业、辐射要素的巨大机遇,实现周边崛起,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明确河北战略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主要打造优化城市布局、现代产业体系、综合交通网络、生态涵养保护的“四个支撑区”。
强化大局意识、服务京津,全省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在推动国家战略中谋求自身发展,崛起的力量也在快速凝聚。
通向北京的断头路,对接一条、开工一条。京冀计划今年10月1日打通困扰两地多年的京昆高速公路“断头路”,实现其与北京西六环无缝连接;确保G111线南大梁隧道段10月1日前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2015年底建成通车。
一条郁郁葱葱的环京津森林带正在形成。今年,承德、张家口、唐山、廊坊、保定、沧州等环京津六市将造林293万亩,全力打造环京津森林带和生态涵养区。而凭借良好生态环境,这些地方也成为承接北京发展辐射的理想之选,其中张家口已与32家央企、143家京企建立合作关系,一年接待北京游客达到1100万人次。
搞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找准共振点、共赢点,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今年5月,位于北京丰台区一家生产碳酸氢钠的小厂——凌云化工搬迁,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之所以有这样的动静,不仅因为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后第一个从北京转移到河北的央企制造业项目,更重要的是它在搬迁过程中实现升级改造、合作共赢。
搬出丰台后,这家企业把过去每年在北京排放的6000吨的直燃煤炭削减了,在邯郸,它会“吸进”当地一家企业直排的2万多吨“废气”。整个转移过程,不仅不输出污染,还升级了设备、工艺,向国外高端碳酸氢钠市场进军。
一次搬迁,不仅让北京少了一个污染企业,也让河北多了一个清洁工厂。两者结合,成就了一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合作共赢的佳话,更印证了加快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链条,进而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河北怀来县和北京延庆县把分属两县的27个乡镇圈定在统一规划下,超越行政区划分割,发展特色产业组团,共建“延怀河谷 葡萄酒乡”,未来将形成具有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特征的区域经济体。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内容和关键支撑。寻找共振点、共赢点,在生态环境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扎实推进的同时,更多京津冀三方达成共识和议定的产业转移项目也不断传出好消息——
在沧州,北汽黄骅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中钢、中铁、中国一重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花;
在保定,投资35亿元的中国航天涞水科技研发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型项目开工;
还有,永清大红门八大专业市场联袂进驻,吸引商户近千家;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到曹妃甸发展,投下资金1446亿元……我省从京津冀已经形成共识的事情抓起,努力做到抓一件、成一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不断“开花结果”。
打扫好房间迎“客”来
——变“首选地”为“必选地”,让京津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5月11日,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谷大厦,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挂牌,首批5家高科技企业和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落地。这是我省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园区,也是中关村海淀园在京外落地的首个外省“分店”。
全国多个地方都向中关村伸出了橄榄枝,为什么秦皇岛能够捷足先登?
“关键是秦皇岛市和北京海淀区想出了一个利益分配的好办法:4+4+2。”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说,海淀区企业到秦皇岛落地发展,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双方将按照两地各40%共享,同时还有20%将建立产业基金用于扶持入园企业。这种模式让企业离开海淀,税收不会完全失去,而秦皇岛也不必因为付出了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后得不到任何回报。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要想让客人进得来,首先要把房间打扫好。”省委省政府强调,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河北是首选地,但不是必选地。
各地要把营造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讲感情、讲规矩、讲诚信。
打造承接转移的平台。目前我省已经筛选了6类40个平台进行重点打造,聚集高端要素,这些有基础、有潜力的开发区和高新区在今年5·18洽谈会上首次集中亮相,引来各方关注。
围绕构建京津石“一小时交通圈”,石家庄市积极推进津石客专、石济客专等高速铁路工程,加快京石邯、津石城际铁路和石衡沧铁路出海通道建设,争取将沿山高速公路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加快融入一体化进程。
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清新商务环境。衡水市针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衔接等项目再度进行审批瘦身,办理总时限压缩71%,并对每一事项的每个环节都建立《流程时限表》,平均办理时限由13天压缩到5天。
面对“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的重大历史机遇”,只有铆足劲把生态环境搞好、把发展环境抓好,把基础设施建好,才能变“首选地”为“必选地”,让京津客商、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