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发展新高地

27.03.2015  14:15

郭红玲

3月7日下午,李克强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研究杂交谷子的赵治海代表则趁着与总理握手的机会,把自己研发的新品种“张杂谷”谷穗送给了总理。“亩产能达800公斤,不浇水,绝对的耐旱作物!”赵治海兴奋地向李克强推荐自己的“新宝贝”。与代表交流中,李克强多次给大家打气鼓劲儿,鼓励河北奋力实干,奋起赶超,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中新社3月8日电)

当李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受到代表与委员们的热议之时,“有权不能任性”迅速成为两会“热词”,之所以热,我个人以为,它道出了人民的期盼与心声。“两会”时间,就是政府倾听人民的呼声,集中民主智慧的时候。李总理参加河北代表团的审议,既有鼓励也有鞭策,对于问题既一针见血,也给大家提出努力的方向,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环境治理,是不可逾越的界线。河北的绿色发展之路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这条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如何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 让科学绿色之路成为主旋律是摆在河北面前的重要课题。

回顾2014年,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一提出,河北就迅速行动起来,从交通一体化到打通“断头路”,再到首个冶霾方案的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从未如此迅速崛起,河北不断跳出固有的体制、限制、障碍,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欲打造经济机构和空间结构的新的共同体,与此同时,津冀两地也频频出招,努力和北京的“小伙伴们”一起下好“协同发展”这盘棋。今年初,《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获审议通过,“定期协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合作”,“推动三地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和淘汰等方面环境标准统一”等协同保护环境的设想变成了白纸黑字的制度。河北则苦练“内功”,不仅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还成功地承接了国投、首钢、光大国际等驻京央企的一大批优质外迁项目,其中仅唐山市承接的亿元以上项目就超过了140个。

京津冀发展的协同,不是低层次合作,而是共同实现“中高速”、携手迈向“中高端”。这不仅仅需要“顶层设计”的具体出台,更需要三地联合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APEC蓝”变成“365蓝”,才能让京津冀成为中国发展的新高地。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