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防护加固产业链 环环相扣管好医疗垃圾
我国医疗垃圾处置在回收、监管等方面仍存考验,但是相关措施一直在不断跟进。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将被纳入医疗机构考评,废弃物处置收费制度有望迎来新一轮调整,大数据监管走上台前,这些改变都将深刻影响到医疗垃圾处理产业格局。
医疗垃圾,或者说医疗废弃物,由于容易携带致病微生物或有害物质,所以各国对于该类危险废弃物的管控一直较严。例如澳大利亚,医疗废弃物要经过严格分类,由专业的废弃物管理公司上门回收,集中处置。再如俄罗斯,将医疗垃圾分为5个危险级别,差别化对待,通过立法确保医疗垃圾回收工作落实到位。
而且,两个国家的相关医护和工作人员都会接受专门的培训,对操作要求也非常严格。日本是一个在垃圾分类上做得相当精细的国家,医疗垃圾也是如此,不仅要求医院实行垃圾容器登记,要求被委托方详细报告处置情况,还鼓励居民举报违法丢弃行为,由警方介入调查。
相对而言,我国医疗垃圾处置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监管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医疗废弃物产生量大,回收和处理链条亟待完善。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卫计委表示,机构内部垃圾分类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国家卫计委透露,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将被纳入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和绩效考核之中。
显然,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环保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医疗废物处理出路不畅,不少废弃物落入不法商贩手中的问题。此举无疑会加强医疗垃圾回收和处理两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并且后续全过程监管,无死角监管等措施都会紧跟而上。
另一方面,拦截住了医疗废弃物的“不当输出”,自然还要着力提高集中处置能力。我国医疗机构分布广,数量多,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探索一条收集、转运、处置一体化的“绿色通道”尤为关键。当然,这免不了就会涉及另一个问题:废弃物处置收费。
目前,我国差不多200多个地市都基本建立了医疗废物收费制度。按各地实际情况,定价方式、计价单位、收费标准和承担方式大同小异。业界认为,如今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一部分地方收费标准缺乏依据,或者难以实现公平公正,承担方式还无法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
因此,专家也建议,可以推动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向市场化更进一步,以政策调整优化管理改革。而单一收费方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医疗垃圾处理,可以考虑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同时,收费标准覆盖范围可以更广泛,更灵活,配合整个医疗废弃物处置行业转型升级。
最后,人们比较关心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监管问题,业内比较倾向于以智能化和数据化为突破口。具体而言,医疗机构可以推行医疗废弃物智能管理系统,将收集、转运、处理纳入大数据监控体系下,绑定责任人和责任物,直接从责任追溯和落实的角度进行破题。
例如,现在部门医疗机构开始为废弃物贴带编码的标签,分别扫描废弃物和转运人员信息,智能称重,实时进行数据推送,及时排查医疗垃圾泄露行为。这种智能管理系统采用新兴科技,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利用互联网实现远距离读取和存储,能够进行高效全过程追踪,将医疗废物房、转运车辆和处置中心串联成一个整体。
医疗垃圾非法交易,牵出的是一整条地下黑色利益链。中央和地方已经明确表示,严厉打击此类环境违法行为。从切断医疗废弃物非法输出源,到提高处理能力,再到完善收费制度,铺开全过程监管网络,医疗垃圾处理管控的各项措施正逐渐规整整个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