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确产业示范基地升级路径 再推新型工业化

16.07.2016  05:05

2015年4月7日,工人在张家口西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公司生产车间工作。2015年,张家口西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资料片) 新华社发

近日,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操作电池片全自动焊接机,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

该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建设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他们生产的两大系列20余种晶体硅太阳能组件产品畅销北京、天津等地,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用于光伏家庭分布式及大型地面电站项目。(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河北日报实习生刘晨 记者王博

阅读提示

7月12日,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中国政府网公布,以指导和促进我国产业集聚区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

到‘十三五’末,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保持400家左右”“2020年形成10家以上全球影响力先进制造基地”……《指导意见》目标清晰,手段也颇具新意,受到多方关注。

指导意见》是未来十年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路线图”,业内专家认为,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基础,引领带动我国工业园区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明确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方向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指按照新型工业化内涵要求建设提升、达到先进水平的产业集聚区。

指导意见》从“十三五”期间、2020年、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设定了目标:

十三五”期间,示范基地培育、创建、提升体系不断完善,启动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示范基地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在我国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到2020年,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从现有的333家稳步提升到400家左右,发展一批专业化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形成10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到2025年,示范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卓越提升计划取得明显进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和支撑。

数据显示,2015年,示范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约7.98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约35%;实现利润总额2.5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约40%;研发投入总额超过7990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的56%。

专家认为,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引领带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提升示范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四大发展方向,即加强创新发展,增强竞争新优势;培育优势集群,推动高端化发展;推动智能发展,引领转型升级;推行绿色制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有些提法颇有指导意义,比如,支持示范性基地采取品牌共享、合作共建、整合托管等方式,探索跨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增强示范基地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支持专特优精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支持示范基地完善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处置不符合标准且长期亏损的企业;优先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示范基地,推行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

指导意见》还提到,国家级示范基地要率先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支持有条件的示范基地建立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应用,开展网络实时诊断、流程优化再造、产品质量追溯、云服务等新型服务。

完善示范基地体系建设方面,《指导意见》还提出“培育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即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创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的示范基地;提升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示范基地。

据了解,国家要实施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优选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示范基地,与国际先进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加强交流合作,集中各方资源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上述计划的主要实现路径,是通过政府、企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面协同推进,加快人才、产业、资本、市场等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利用,以推动高水平产业集群、产业网络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