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五大生态功能区彰显河北的协同意识与魄力

15.03.2016  16:49

  从河北省林业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将重点打造京津保城市生态空间核心保障功能区、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功能区、太行山燕山水源涵养与综合治理功能区、冀东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与高效林业功能区等五大生态功能区,着力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体系。

  近年来,京津冀生态环境饱受公众的诟病,让人们“想说爱她不容易”。但是,河北省将建设五大生态功能区,覆盖全省,如此大手笔的规划令人振奋。毋庸置疑,按照规划建成之后,不仅惠及河北,而且惠及京津,到时京津冀势必会山更青水更绿,天会长蓝。然而,五大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困难重重。

  其一,五大生态功能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五大生态功能区,虽然功能不同,但是建设的方法基本上一致,最重要的就是要栽树。树木在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态防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栽树不仅需要巨额的人工成本,而且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都涉及到钱,都需要河北省各级政府来筹集。

  其次,五大生态功能区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对于河北来说,虽然土地比京津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河北也是寸土寸金。特别是对于农民来讲,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关系老百姓的“口粮”与“口袋”。五大生态功能区建设,将有很多土地要农转林,这就需要政府解决这部分农民的生计问题。不仅要让农转林的农民有饭吃,而且也要让他们的口袋,不能因为农转林而“”下来。并且只有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增加农民栽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农民成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绊脚石”。

  还有,五大生态功能区建设见效益慢。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便是十年一个周期,见到效益的周期也是很慢的。对政府来说,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其它一些见效快的领域,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巨大的政绩。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如此。举例而言,笔者家乡,农民在土地上种粮食,几个月就能见到收益,而若是种树,几年都不会有收益,而且每年都要不断的投入。所以,生态功能区建设必须要向绿色要效益,必须要让公众受益,不能让绿色成为财政的“无底洞”,这考验着河北省的各级政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这重重困难,可见建设五大生态功能区,说明在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早已跳出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达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对这种协同意识和魄力,我们应该点赞。(赵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