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丽乡村:“粮画小镇”村民家门口品“卡布奇诺”

12.07.2016  22:06

坐落在寿东村里的咖啡屋成了村民们的休闲去处。 肖光明 摄 村民们在工作室内专心创作粮画。 肖光明 摄

  中新网邯郸7月12日电 (记者 肖光明 王天译)左手将一勺刚刚碾磨好的咖啡豆放入咖啡机,右手向斜上方一推再一提,伴随着咖啡机嗡嗡的响动,浓郁的咖啡香气弥漫满屋。浇上打成细末的牛奶,撒上肉桂粉,一杯浓香的“卡布奇诺”制作完成。

  每天,林珊珊都要冲调十几杯“特价”“卡布奇诺”,这种售价18元人民币的咖啡,销售对象是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的村民。

  林珊珊的咖啡屋就坐落在寿东村内,由三间废弃的旧房改造而成。门前铺设了木地板,废弃的石槽改成了洗手池,屋顶上的苇席清晰可见,古朴自然。这样的咖啡屋在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冀南平原的农村并不多见。

  寿东村地处黑龙港流域,该流域是河北省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三大片区之一。全村188户713人,是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家乡,因抗日英雄张寿山而得名。

  盛夏的午后,三五个村民坐在咖啡馆里,边纳凉边品着咖啡。30岁的山东人林珊珊于2014年开了这间咖啡屋。刚来时,仿古的装修风格和意式咖啡的浓香,给咖啡屋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村民最初不敢进来。后来,有‘胆大’的村民问,咖啡是什么?这样的价格是一杯还是一壶?再后来,很多村子里的年轻人成了这里的常客。”林珊珊说,有着浓郁奶香的“卡布奇诺”最受欢迎,口感较重的“拿铁”村民们一时还接受不了。

  师献巧是最早成为咖啡屋常客的村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家门口也会建起咖啡屋。”师献巧说。

  曾经,寿东村垃圾遍地、道路泥泞,荒废的水坑里蚊蝇滋生。两年前,师献巧还在为去哪里倒垃圾而发愁,会因为雨后淹没半个车轮的积水而抱怨。

  改变缘起于中国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当地政府将寿东村、寿北村、寿南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建立了垃圾运转站、污水处理站。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等便民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2015年,寿东村被中国农业部评为“2015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如今的的寿东村,灰白相间的瓦房中间,葡萄藤爬满了架子,紫藤花香犹存,一街一巷皆是景致。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的村民们在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智慧打造着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粮画。用特制的胶水,将经过防腐处理的各种颜色的粮食、种子粘在一起,制作成一幅幅色彩绚烂、形态各异的画作。

  师献巧成立了自己的粮画工作室,将制作好的粮画对外销售。制作一幅30公分大小的粮画需耗时3到6天,售价约400元。和师献巧一样,在家中创作粮画,成了寿东村和周边几个村子妇女们的一大收入来源。

  粮画创始人、馆陶县农民张海增自创的一幅粮画版“清明上河图”(局部),4年前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以6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目前,他在寿东村成立了公司,从当地雇佣了80多名村民创作粮画,每年的销售额达340万元人民币。

  在寿东村等“粮画小镇”的带动下,目前馆陶县有300余人从事粮画制作,每年销量2000多幅,产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重点销往北京、广东、湖北等省市,并远销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

  破旧乡村涅槃重生,如画般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寿东村第一书记刘振国说,仅今年春节期间,来寿东村的游客就达到50万人次。

  如今,寿东村民房改建的农家饭馆比比皆是,农民将自家的咸鸭蛋、杂粮等土特产摆在路旁,不时引来游客驻足。

  茂盛的槐树下,来自山东省冠县的宋兵和爱人、孩子围坐在木桌前,品尝着“刘根豆腐坊”新出锅的拌豆皮。

  宋兵说,自打去年7月份第一次来到寿东村后,他们一家就迷恋上了这里。“这已经是我们一家第四次过来了。这里的慢生活让人感觉太惬意了,我迷恋这里的风景,也迷恋这手工豆腐的香味儿。

  继承了祖传手艺的“刘根豆腐坊”,在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演变后,又从城市搬回了农村。作坊主刘根说,“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4000元,是县城作坊的好几倍。

  寿东村第一书记刘振国说,原本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带着孩子扎堆打麻将的现象在寿东村已然作古。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又回到家乡,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争相做实业。

  今年,河北省又在全省确定100个片区、4706个重点创建村,全面实施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行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