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地带之河北:雾霾之下,钢铁艰难去产能

10.05.2016  09:54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8期)

  截至2015年,河北钢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钢产量的1/4。2014年以前,河北的经济增速曾居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随着钢铁价格下跌,河北经 济增速开始下滑。2009年,河北便曾提出摆脱“一钢独大”的局面。2013年,在 治理雾霾的压力下,河北签下压减产能的责任书。如今,河北正面临“十三五” 期间淘汰1.2亿吨钢铁产能的任务。

  回忆起父亲的肺病,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的李琴(化名)仍然心有余悸。2015年4月,她年近六旬的父亲咳喘不止,同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前往就医后,发现肺部有积水——会不会是肺癌?一家人顿时紧张起来。

  庆幸的是,李琴的父亲最终被确诊为肺炎。家人坚持认为,父亲的工作“不能干了”。李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抓住当地大宗商品运输的商机,父亲开了一家卡车篷布贸易公司,如今已有8年,“对身体伤害特别大”。

  李琴说,由于周遭肺癌患者的增加,“肺病”已经成为拨动当地居民神经的一个敏感词。

  今年2月份,河北省肿瘤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40年间,河北省肺癌死亡率上涨了306%。

  疾病之困,成为河北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省份当下困境的显现。如今,河北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带来的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问题。

  更令人沮丧的是,河北的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2015年河北GDP增速为6.8%,低于全国6.9%的水平,位列全国倒数第5名。2016年一季度,又持续下滑至6.5%。位列全国省份排名倒数第5名。

   世界级产能背后的非理性繁荣

  业内流传着一句“戏言”:全球钢铁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河北的钢铁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1年以来,钢铁行业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

  数据显示,钢铁行业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增加值较长时期内均占河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4强,对全省GDP贡献率和财政贡献率一度均在10%以上。

  从百强企业分布看,钢铁行业也是独占鳌头。河北省工经联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36家钢铁企业入围省百强企业,其营业收入累计达10870亿元,占百强企业的43.11%。

  许多城市亦将钢铁产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

  距离北京200公里的唐山市如今已是世界知名的钢铁生产基地。资料显示,2000年,唐山市钢铁产能不到500万吨,在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中排在最后一位。2012年底,唐山全市钢铁产能达到1.4亿吨,占河北省的一半。2014年底,唐山市的年均粗钢产能已经超过美国。唐山迁安市就是一座典型的依矿而起、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迁安钢铁工业近10年快速发展,形成了近4000万吨的钢铁产能。

  李琴一家也曾是这种繁荣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李琴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石家庄市元氏县,由于交通便利,是陕、晋煤炭的重要中转地。钢铁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燃料,该县提出了打造“中国煤炭义乌”的目标,发展煤炭贸易与加工集散。

  “种地不挣钱,我们那儿有很多人(维生)就是靠跑运输,就是拉煤、拉钢。”李琴说,自己的父亲此前也在跑运输,上了年纪后开了店,为过往的车辆提供篷布,“好一点的时候,一年收入大概有8万元”。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曾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指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

  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银监会等四部门发出了“对河北省新增钢铁产能进行清理推动”的通知,指出河北钢铁低水平重复建设。四部门提出,2003—2005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增长了3351万吨,年均增长率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6%。但这3年间,河北省经国家批复的钢铁项目只有3个,并且3个项目基本不扩大炼钢产能。

  但随着一座座高炉、转炉拔地而起,2007年,河北省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占到全国的1/5。2013年,河北省炼钢产能一跃升至2.8亿吨。与此同时,一些本应该淘汰、限制的落后产能项目也大批上马。

  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 2015年河北省粗钢、钢材、生铁的产量增速(1.3%、5.5%、2.6%)分别高出全国增速3.6、4.9和6.1个百分点。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