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老农临终前写村简记 后人赞最宝贵的“遗产”
图为李恕福编写的《汪里村简记》。 李忠勇 摄
中新网石家庄7月8日电 (李洋 李忠勇)“我和李恕福都在村里教过学,又都在村里务农,有着相同经历和共同语言,几十年来在一起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特别是他在编写《汪里村简记》过程中,我们经常一起商量探讨。”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镇汪里村村民李春晖说,李恕福逝世所留下的资料为编写村志打下了基础。
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镇汪里村地处冀晋交界,该村一位近八旬的老人李恕福在生前编写了一本近十万字的《汪里村简记》,只为一句“不想让老祖宗的东西到我们这辈儿断了”感动了无数人。
回忆起已于几个月前因患癌症不幸去世的李恕福,李春晖仍记得当时李恕福将他编写的《汪里村简记》送给他时说的话,“这本小册子尚不完善,希望无论是在家居住还是远离家乡的人们都来关心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著成小史流传后世。”
据李春晖讲述,李恕福出生于1938年,1960年至1984年在汪里村任民办教师,之后一直在村里务农。他性格开朗,仁厚友善,古稀之年总想着为村里做些有益的事情。李恕福深知家乡历史悠久,景致独秀,十几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尤其近些年来,在国家好政策指引下,这个260多户900来口人的古老山村焕发新颜,成为山青坡绿、白云缭绕、空气清新的新农村,一大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为让人们了解村里的历史,不忘生养的家乡,他从2012年以来,满怀对故土、故乡的热爱,不顾年大体弱、不计名利报酬,专注于搜集和编写村里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决心在有生之年给后人留下一份精神文化财富。
图为李恕福老人生前遗照。 吕正亮 摄
“汪里是李姓居多的村庄,李姓分为五支,而每支又来源于不同之地,李恕福属于大股,他考察村史首先从追溯本股族源着手,编写出李氏大股族源和宗谱,使健在的人们对自己属于哪一支第几代一目了然。而后对村里的大事记、历史沿革、地理、人口等方面,分为专题,逐个进行调查整理。”李春晖说,为保证史料真实可靠,李恕福找来《井陉县志》、《井陉历史文化丛书》、《井陉县交通志》和《平定县志》等史书反复查阅、摘记、核对,又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知情群众进行走访调查,一字一句地认真编写。
在采访中,李春晖向记者透露,李恕福和妻子有5个儿女,都在外工作,且都对他们非常孝敬。正当他一面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一面起劲地搜集编写资料时,陪伴生活几十年的妻子突然病逝,这给他心理上以沉重的打击。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他又坚强拿起笔写了起来。2015年夏天,他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出患有贲门癌,但他忍着病痛坚持抓紧写作。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李恕福终于在临终前按照预想,写出了这本共计20章近十万字的《汪里村简记》。李恕福的子女们为完成他的遗愿,决定将《汪里村简记》进行整理修订并出版。
该村年已七旬的退休职工李成根说,李恕福是解放初期村里最早的文化人,说话办事有条有理有分寸,大家都很敬重他,他临终呕心沥血写下的文稿,对于教育子孙后代能够起到很好的正能量作用。
本村在县城居住的退休干部李聚科一口气看完《汪里村简记》,连连称赞说,李恕福给后人留下的这份“遗产”真是太宝贵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