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丰润画师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河北博物院热展
清代丰润画师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省会热展。春节期间去河北博物院邂逅一场“红楼梦”——
2月13日,河北博物院北区展厅内人头攒动,不少观众在这里与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进行一场现实版的“约会”。他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来自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并不时发出赞叹声。据悉,自1月26日该画册亮相河北博物院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众多市民竞相赶来一睹红楼瑰宝风姿。
走进河北博物院北区展厅,230幅以《红楼梦》为蓝本的清代工笔彩色连环画依次映入眼帘,从“石头记大观园全景”开始,到“接外孙贾母怜孤女”“贾宝玉初会林黛玉”“贾雨村荣任应天府”等一幕幕红楼故事展现眼前。参观者穿越历史时空与文学经典,在画中神游“大观园”,感受一场“红楼梦”的幻灭与重生。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5日。
画中一场“红楼梦”
展厅内,《红楼梦》中人物谱占据了影壁一面墙。绕过影壁,230幅重彩工笔画按照其在画册中的顺序被装进画框内,倾斜摆放于展柜中,画幅旁分别配上了内容简介,引领观众走进画中“红楼梦”。
“石头记大观园全景”是画册的开篇。画面鸟瞰大观园,红墙黄瓦、亭台楼阁、花红树绿,虽没有一个人物出场,却恍若一场气势恢宏的演出序幕。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至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结束,全本《红楼梦》故事情节在画面中逐一展开。
画册对故事情节的勾勒删繁就简,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大部分章回占据了一到二幅的画面,也有章回拥有十多幅画面。比如,为了展现小说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作者连画十四幅,从不同角度细致描绘大观园诸多景致,沁芳亭、稻香村、潇湘馆、蘅芜院、沁芳桥等在画中一一再现。
“以前只能根据书中描述想象大观园全貌,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把书中每个细节都呈现得特别直观。”市民王静安女士“泡”在展厅内看了两个多小时的展览,仿佛观看了一场实景“红楼梦”演出,“趁着春节假期,我还想去正定逛逛荣国府,从欣赏画册到游览建筑,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传世佳作。”
一幅幅重彩工笔画笔法精细、情节连贯,画面除了围绕故事情节、人物活动场景和描绘大观园的优美景致外,还绘有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大观园生活之中。
栩栩如生“画中人”
晚清时期,我国民间涌现出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连环画、人物绣像等美术作品,但多数作品线条单一,色彩单调。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绘画技法结合青绿山水、重彩工笔与界画艺术,并吸纳西洋绘画元素,尤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细腻传神,被红学界誉为红学研究的一个佐证实物。
整本画册中绘有各色人物多达3700余人,其中3000余个人物形象采用了“写真”的绘画技法,注重面部肤色纹理的渲染,尤其以眉毛、眼睑、发丝等部位用笔细腻,人物表情丰富,神态各异。“为了凸显人物身份,主要人物的服饰图案、佩饰及家具陈设古玩等均采用泥金勾染。”旅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王熙凤、贾母等人物均采用了这种画法,设色鲜艳,更加突出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象征。记者从多个角度观察,发现很多画面确实闪闪发光,富丽华贵。
画册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更为讲究。王熙凤的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林黛玉的罥烟眉、含情目、病态美;袭人的长颈削肩、杨柳细腰……画中每一位妙龄女子自有一种风流神韵。一位观众赞叹道:“这本画册如此精美细致,用千人千面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画师的工笔绘画技法精妙,同时还明显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手法。”旅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从“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等画面中,可以明显观察到人物、景致近大远小,纵深感十分明显,能看出作者在创作中充分吸收了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等技法。
丰润画师传佳作
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博大精深,孙温的全本《红楼梦》画册创作历时36载,倾尽心血对文学形象作了传神的绘画解读。更让河北观众感到自豪的是,这位民间艺术家是唐山丰润人,充分体现了我省深厚的民间艺术积淀。
在画册中,有一幅画面左下角以楷书标注“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题下钤“浭阳孙温”阴文方印。由此可推断,孙温是浭阳人。而浭阳正是唐山丰润的别称。孙温以当时流行的程甲本《红楼梦》小说为蓝本,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着手创作该画册,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基本完成,前后历时36年之久。从全册绘画风格和技法看,孙温应为民间画师中的高手。但孙温一生具体情况,以及还有哪些作品,目前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从印章和画风上看,画册不止一位作者。”旅顺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据考证,除孙温本人外,其晚辈孙允谟(字小洲)也参与了该画册的部分创作。(记者 曹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