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减之间看亮点
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减之间看亮点
——“新常态·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二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徐曼曼 孙炎)随着中国经济运行步入全方位多层次新常态,一些折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数据悄然发生了改变,加减之间,不乏新的亮点。
GDP增速下降了,就业人数却增加了
7.4%,这是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的答卷。很多人担忧,在经济增长从高速蜕变为中高速的新常态下,就业人数会不会随之下降?老百姓的收入会不会随之下降?
具有说服力的就业和收入数据甫一亮相,便消解了人们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同比增长12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名义增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8.3%,“跑赢”GDP增速。‘
过去十年,人们普遍认为,高增长带来高就业,低增长则导致失业。但如今看来,GDP增长、就业增长和就业率三个变量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所认为的,“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需要靠经济增长来实现”。相同的资金,投在工业、建筑业所产生的GDP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数据也可以作出佐证:2012年,第二产业每亿元GDP吸纳就业980人左右,而第三产业达1200人,高出第二产业20%左右。
市场各方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政府不再把追求高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目标,而是实施“精准的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要“喷灌”、“滴灌”,把调控的发力方向放到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支持实体经济做强等方面上来。
可见,中国经济无需过于执着高速增长。要确保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每年7.5%左右的速度已足够。事实上,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也并非是在发展速度上做“减法”,而是要在质量和效益上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