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取胜 中国制造要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2.11.2017  10:32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11月21日,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在北京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济主持论坛开幕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出席论坛并做专题演讲。

路甬祥指出,《中国制造2025》将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列入九大重点战略任务之一,这项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支持行业、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中国制造品牌,培育评选出一批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路甬祥指出,质量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石,我国要实现制造业提质升级,重塑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快速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品牌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名片,我们要讲好中国工业品牌故事,宣传引导国民、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发展理念,树立消费信心,全方位形成消费者理性的品牌抉择,在企业界乃至全社会形成“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共识。

支树平认为,质量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但制造业质量、工业产品质量无疑是最基础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等等,所有这些“强国”最直接、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无疑都是质量。甚至可以说,大国和强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就是质量时代。

罗文表示,国际经验表明,越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越是重视质量。从国际上看,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把质量品牌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快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在产品功能、质量安全、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的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加快向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演进,不仅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质量和品牌需求,而且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形成了强烈的“倒逼”作用。因此,重视质量品牌作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时不我待。

走以质取胜的制造强国发展道路

罗文指出,质量品牌历来都是构成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快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基础得到夯实,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制造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为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要看到,我国工业质量和品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部分产品质量档次不高,产品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又如,质量检测、计量、控制和技术评价等质量基础能力建设滞后,一批影响质量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再如,品牌建设滞后,特别是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待提高。在制造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提升质量品牌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罗文强调,构筑质量品牌竞争优势是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的有力举措,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全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动质量变革,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的制造强国发展道路。一是深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二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三是加快破除重点领域质量瓶颈制约。四是不断强化质量发展基础。五是扎实推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

唱响“三大乐章” 建设贸易强国
  作为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财政厅
马凯调研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
马凯在调研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时强调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