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国家伪劣药占比超一成

05.12.2017  13:41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中低收入国家流通的药品中,不合格或假冒的比例超一成,其中抗生素和抗疟疾药在所有伪劣药品中占比超1/3,这或将导致患者死亡或增加耐药性。

  这份由世卫组织发布的首个全球伪劣医疗产品监测报告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药品的造假率为10.5%。该研究涉及4.8万个药品样本,基于超过100份已发表的关于48个中低收入国家药品质量调查的研究文件而得出。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对10%的伪劣药品进行的模拟测算,由于使用伪劣抗生素,每年可能导致7.2万名至16.9万名儿童死于肺炎。另外,患者和医疗机构因无效药品导致医疗服务多支出3850万美元。

  自201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收到了1500份关于伪劣药品的报告,涉及从癌症治疗到避孕等领域,其中最常见的是伪劣抗疟疾药物和抗生素。报告称,目前的数据可能只是伪劣药品中很小的一部分,许多案例可能被漏报。例如,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伪劣医疗产品通报中,仅8%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6%来自东地中海区域,2%来自东南亚区域。

  2013年,世卫组织建立了伪劣药品全球监测系统,在141个国家对550个监管者进行了培训,以便其发现并应对这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伪劣药品尤其对最脆弱社区造成影响,“这是不可接受的,各国已就全球层面的措施达成一致,现在是把他们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时候了”。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