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医保发展应控风险提效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这是沉甸甸的一句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饶克勤表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十多年间已基本覆盖全体人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医保制度建设应更多关注因重大疾病造成的风险防控,提高保障效率。饶克勤的观点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应。
向大病倾斜体现社会公平
“40元的增长幅度已经不低了,其中一半用于大病保险,约11亿城乡参保居民就会产生200多亿元的大病保险资金,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充分发挥大病保险保障灾难性支出的作用。”饶克勤表示,今后更加注重对低收入、大病人群的疾病费用风险分担,更加体现社会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方来英表示,如果一个家庭发生重特大疾病,经过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支付大量费用,很可能会产生因病致贫。国家将新增财政补助向大病倾斜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建议,基本医保向贫困患者倾斜,进一步减少起付线、封顶线等限制,进而同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对贫困患者的保障水平。
激发商业保险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辉瑞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监冯丹龙表示,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需要政府通过进一步的制度设计,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
“我国商业医保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得并不好,关键是商业医保还没有找到与基本医保制度相衔接的具体路径。”方来英表示。
冯丹龙建议,政府应重视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体系在各项制度安排上的有效衔接,明确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积极承接和补充基本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