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技专家发布春季小麦苗情分析及管理建议

28.02.2015  10:25

本报讯(记者 岳金宏)2015年属暖冬年份,从去年12月下旬-今年2月中旬气温持续偏高,造成小麦越冬期推迟。同时,冬季降雨偏少,累计降雨8.2mm,较常年偏少5成,属干旱年份。市农科院农技专家针对目前小麦墒情发布了管理技术建议。

据了解,今年我市小麦播期集中,适宜播种面积大;底肥足、配方施肥比例大;整地、播种质量水平较高;优良品种利用及种子处理比重大;播后镇压面积大;种子质量好、出苗齐全。因此,今年冬前苗情总体特点是群体足、个体壮,一、二类麦田比例高。但去年12月下旬气温较常年偏高3.6℃,小麦越冬期推迟,且1月上旬-2月中旬各旬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造成小麦继续生长和分蘖,据赵县、栾城调查,主体麦田返青期群体达到90-130万,较越冬前增长了15-30万,导致旺苗田比例增大,为后期倒伏埋下了隐患。

专家通过对土壤墒情分析,小麦越冬期间累计降水8.2mm,较常年偏少5成,造成大气和土壤干旱,属干旱年份。但降雨时间集中、利用率高,2月20日降雨7.1mm,有效地增加了空气湿度、补充了土壤表墒。据2月25日测定,未灌冻水麦田0-20cm、20-40cm土壤含水量为16.7%、13.8%,灌冻水麦田0-20cm、20-40cm土壤含水量达到20.9%、19.5%。较充足的表墒为小麦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小麦的苗情墒情,专家表示,今年我市小麦冬前群体足、冬季生长量较大,造成群体偏大麦田比例增加,为后期倒伏埋下隐患;小麦返青生长早,保水能力较差、整地质量较差及未浇冻水的麦田,土壤墒情较差,构成“倒春寒”威胁;同时,暖冬、干旱,为虫、草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发生或重于常年。

专家建议,一般麦田推迟第一次肥水管理,防御倒伏;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做好虫草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