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五个着力点
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中国经济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今年上半年,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给力、全球经济复苏助力、去年宏观调控延续发力这“三力”叠加作用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多项宏观指标趋于改善,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转型升级仍需爬坡过坎,运行中面临的国际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在发展方式正在变革、供给革命正在孕育、世界经济正在调整、市场体制正在完善的大背景下,更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注入新动能,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下半年,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来之不易的向好势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前提和基础。
首先,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变。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预调微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财政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要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政府性收费和基金。要调整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农业、扶贫、生态环保等合理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产生的加杠杆效应和放大资产泡沫。考虑到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要高度重视预期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需要稳投资,特别是扩大有效投资。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把资源更多引向有利于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的领域,引向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升级的领域。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注重补乡镇道路、城镇污水处理、给排水等领域的短板,健全和完善全国性的铁路、公路网的框架,特别是要打通“断头路”。要积极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改造升级,研究和推动“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方案。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等,也是亟需补的民生领域短板。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民间投资上不去,整个经济就会受到影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要加大相关改革力度,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解决民间投资遇到的障碍、困难和问题,确保投资增长动力。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切实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各级政府要强化法律意识,增强契约精神,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把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今年下半年,经济运行还会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党的十九大要胜利召开,加强社会预期引导更加重要。要做好形势研判和政策储备,尤其要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的分析,确保心中有数、手中有招。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预期管理,及时主动解疑释惑。要讲清楚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引导市场预期,增强经济发展信心。
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去降补”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减少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做法,尽快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去降补”提供制度保障。
去产能。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推动相关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高度重视和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着力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
去库存。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有序调控房地产用地供应,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要围绕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和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把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
去杠杆。要制定综合措施,分类施策,通过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股权融资、依法重组破产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要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控制新增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加快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降成本。全面落实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社会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支持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进一步正税清费,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以及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全面落实补短板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实现今年的脱贫任务。着力推进补制度短板,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国企国资、财税金融、产权保护、养老保险、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改革,聚焦完善市场化经济体制,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体制保障。
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营商环境
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牵住“牛鼻子”精准发力,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释放“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推进“创新创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放手让各类市场主体“唱戏”,使创新创业轻装前进。以科技创新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交易、产权保护、利益分享等环节的制度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鼓励各地区、各部门以贴息、事后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提高核心技术国产化水平。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把不该有的权力坚决拦在清单之外。
振兴实体经济。目前,政府在降本、提质、增效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要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降低企业负担,振兴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减税降费,加大放管服、国企、价格改革力度。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财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高政府审批、验收等环节行政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多措并举为小微企业减负,发挥创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地方创设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社会增加投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要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少涉企收费,不折不扣落实今年已出台的使企业减负1万亿元的措施。
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尽快放给市场社会,同时注重解决好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要为公平营商创条件,“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明规矩于前,明确市场主体行为边界特别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寓严管于中,充实一线监管力量;施重惩于后,把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坚决清除出市场,严厉惩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专业部门都要落实监管责任。要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大力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要把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五个“为”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防风险是底线,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化解金融风险。坚决管住货币总量,摸清风险隐患,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坚决遏制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势头,有效设置“防火墙”,防止风险扩散和交叉传染。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加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引起的资金回流等现象的研究,加强对股市、汇市、债市的风险监测等现象的研究和评估,做好应对预案,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对一些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不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违法违规融资的行为,要继续加强监管、依法问责。抓紧制定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功能的具体办法,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政策性银行应当依法加强融资行为自律。各监管部门要积极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联合防控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开展联合监管和惩戒。查清地方政府地县两级政府债务状况,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问责力度。
预防房地产风险。继续密切监视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严格限购限贷,整顿市场秩序。既要控制房价上涨,也要防止房价大跌,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在宏观上管住货币,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刺激资产泡沫,同时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坚决查处、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处置去产能风险。财政、金融、社保部门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对“僵尸企业”处置任务重、财政困难比较大的地方给予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对破产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进一步拓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渠道,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切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
加大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督查力度
为政之要,贵在执行,成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打通各个层级的梗阻,确保落实到位。
细化政策,落点精准。政策的顶层设计为改革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认清现实,抢抓机遇,从政策的政治性、可行性、牵引性出发,着力进行政策细化,架梁立柱,纲举目张,有的放矢,使政策落地生根,确保政策措施落点实、切口准。
分解责任,落实到位。对于新政策,要制定责任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层层分解责任,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
严于问责,落“剑”“刮骨”。完善政策落实问责制,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防止政策落实的“轻对抗”、“慢执行”、“中梗阻”,让落实政策的不作为、慢作为、胡作为和假作为者无处可遁;完善考评机制,用好考评和督查之“剑”,将落实政策的精度、力度、速度和民众的满意度结合起来,成为考评政策执行好坏评判的尺度;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对政策落实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政策“红利”释放不充分的懒政庸官和“弄权舞智者”,要敢于落“剑”。(丁茂战 袁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