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创新驱动开启繁荣幸福新篇章
今年以来,三河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主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开启了“创新示范、高端支撑、绿色田园、和谐平安”繁荣幸福新篇章。
全面深度对接
争当发展排头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河市力争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科学谋划、积极推动。针对首都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以及公共服务等资源,制定对接京津路线图和作战图,通过主动谋划运作,积极争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试点示范和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加快市(城)郊铁路和公路交通互联互通,力促煤矿路对接孙三路无障碍通车,推进区域内首都地区环线建设,推进区域交通智能化水平和区域运输一体化发展。确保与京津对接的跨潮白河大桥、跨泃河大桥工程春季开工建设,力争北京轻轨M6线通燕郊工程上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稳妥运作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过境三河工程,加快推进102国道燕郊段南移、京秦高速与北京东六环和天津津蓟高速对接等工程,力促通航机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各空间区域的对接工作。在全力优化软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共建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参与建立产业园区合作联盟、争取中关村在我市建立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做强高端配套,延展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高端化,走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积极参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严格指标考核,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和责任追究。实施泃河综合整治,完成尹家沟、鲍邱河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以治理PM2.5、PM10为突破口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增加空气良好天数。
优化发展格局
拓展发展新空间
当前,三河市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区域竞争更趋激烈、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多重困难和挑战,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势在必行。三河市充分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按照“产、城、人、运”四位一体有效运行原则,以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为支撑,以产城融合发展为动力,倾力打造“西优、中强、东绿、南美”的空间格局,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西优”,是针对燕郊版块而言,重点是“提档升级”,推进西部区域优化发展、高位发展。“中强”,就是要打造一个新的东市区,建立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重点是“产城融合”,实现中部区域加速崛起、强势崛起,将城区及周边镇建设成为首都明星卫星城。“东绿”,是针对东北部区域而言,重点是“全面修复”,建设东北部区域绿色屏障、生态屏障。“南美”,是针对传统农业和传统产业而言,重点是“集约经营”,精耕南部区域精品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引导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转型升级。
增加科技含量
融入发展新要素
三河市立足科技创新,积极打造县域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区和示范区。在科技资源利用上,三河市充分利用首都高等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特色院系、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建设一批以工程硕(博)士、专业硕士为主体的高层次教育科研基地。通过提供在基础设施、人才待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方面的运行保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地方国企、大型民企设立研究总部、区域研发总部、工程中心、中试孵化基地,成为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依托首都优势科研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按照体制机制最活、创新意识最强、成果转化最快的标准,着力引进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意、创业、创客、创投、创新联盟”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三河创造”品牌。通过“众创、众包、众筹、众享”等方式,全链条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尊重首创文化,给科技“另类”以生存空间,给创意“个性”以成长沃土,积极构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此外,三河市以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目标,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资本化,打通产学研的脉络,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生物技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速形成新兴产业的创新“丛林”。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和交易平台。在企业创新扶植上,以中兴通讯北方产业基地、汉王制造、世维通、中电45所、汉能、神威药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联合攻关。
强化项目支撑
夯实发展新基础
三河市坚持把项目作为壮产业、优结构、增实力的核心抓手,力推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兴产业上,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上,重点发展金融后台、科技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等服务业。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上,重点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高端蔬菜生产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广泛引进项目,面向北京科技孵化和产业转移、楼宇经济开展“北京·三河季”宣传招商活动;对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欲进北京或在京津冀设立分支的大型国企和民企开展招商;依托现有外资企业,对欧盟、日韩进行招商。建立三河市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以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土地容积率等为主的准入评估机制,确保有限的资源要素高效利用。为确保立市立区大项目及时落地,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一抓到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年开工及在建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力争春季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重点力促中国燕郊物流城一期、港中旅燕郊海泉湾休闲度假区等5个十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实现早日竣工;有色金属新兴产业基地、航天科技产品展示及交易中心等6个十亿元以上项目春季开工建设;雨润集团农链物流园及城市综合体等4个十亿元以上项目早日签约。加大重点项目申报力度,争列省重点项目3个,市重点项目10个。坚持抓大不放小,围绕大项目搞配套,新上一批链接度高、效益好的中小项目。
着力优化升级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河市按照“一产要优、二产要强、三产要大”的要求,积极承接京津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以燕郊高新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园区竞相发展,推动产业高端高新高效、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是抓聚集、延链条、引龙头、强配套,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集群化发展。注重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培育新企业、新产业和新模式,打造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关键技术、中试孵化、技术联盟、创业投资等,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总部型、高端化、集群式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业态,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金融后台、科技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等服务业,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坚持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加快推进印刷装订、建筑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继续加大对制造业龙头的招商力度,吸引相关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聚。着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以打造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农业园区,以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外向农业等为重点,抓好农业科技产业园、农业休闲观光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奶业生产基地、高端蔬菜生产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推广作用。
加强城镇建设
打造宜居新家园
三河市按照国家标准推进“五城同创”,制定分项争创计划进度和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持续发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城市设施建设水平、配套服务水平、精细管理水平、生态宜居水平、市民文明水平,努力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城镇建设与改善群众生活的良性互动。实施“同城一体”战略,做优西部区域,在同城一体中实现西部燕郊组团提档增质。加速推进燕郊北外环西延与通州徐尹路对接、京秦高速三河段与北京东六环对接、102国道南移与通燕高速对接、轻轨M6线通燕郊等交通对接工程,积极推进与北京天然气、污水和中水管网的对接,加强与北京区县在联合治污、治安防控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推动中部区域强势崛起。以东市区为中心,以泃阳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区为重点,通过科学界定园区产业定位,加大政策引导,打造科教文化、高端制造集聚的产业新城。泃阳开发区要围绕拉大框架,科学规划建设路网,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农业科技园区要围绕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好区外园,拓展发展空间。新兴产业示范区要围绕项目需求,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成为新的增长极。同时,经济开发区要围绕打造环境,坚决打击盗采盗运,推进涉矿企业关停转型,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一批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实现有序开发。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东、西市区开始,逐步向镇区一体化区域和重点镇延伸,着力构建东西市区同步建设、市区与新市镇及中心镇协同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各具特色的城乡建设格局。以扩容提质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海绵城市”,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施102国道重点路段夜景亮化、潮白河东侧城市界面亮化等精品工程,加快市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治脏、治乱、治污、治违,实现镇区容貌整洁、干净有序。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提升已完成改造村街成果,搞好未完成工程扫尾工作,全力抓好24个省级重点村街改造任务,努力推进燕郊镇和齐心庄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确保打造成省级精品示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