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寒天 “冬眠”有道

12.01.2016  12:24

  良好睡眠抵过冬日进补,但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冬季以闭藏为主,人们向来注重养生进补,而且现在正处于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分,受寒冷天气影响,大家睡眠时间相对较多,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更是对被窝的温暖无比贪恋。有种说法叫做“冬季睡眠一大补”,睡觉真的能起到补益作用吗?是不是冬天睡得越多越好呢?到底怎样“冬眠”才能确实起到“”的养生功效,而不会起到反作用呢?

  □本报记者 梁蕾

  寒冬更应注重睡眠质量

  睡眠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通过睡眠,机体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而且还会在睡眠的过程中完成储存能量、修复受损细胞、营养吸收等生命活动,对于身体各个重要脏器以及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注重“闭藏”,体现在睡眠上就是主张“早卧晚起”。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王皓指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而且睡眠时有助于肝的藏血功能。所以说,良好、充足的睡眠能帮助养血、益气,能起到健脾强胃、强筋壮骨等作用。

  传统医学虽然提倡冬日睡眠“早卧晚起”,但并不是说要人整日长睡不醒。冬季保持充足的睡眠首先要保证早睡,最好能在晚上十一点以前入睡,因为此时是主静的阴气最盛之时,此时入睡不仅顺应机体的活动规律,也有益于养阴安神。其次,所谓“晚起”也并不是提倡睡懒觉,王主任指出,一般成年人睡七八个小时即可,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王主任提醒,冬日赖床过久尤其不利健康,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感冒、胃肠疾病、记忆力下降等;而且冬季人们睡觉时往往关紧门窗,经过一个晚上,早晨卧室的空气最浑浊,这些不流通的空气里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影响呼吸道健康,使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容易找上门来。另外要提醒的是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冬日寒冷天气里,就最好不要过早起床出门了,以免受寒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到户外活动。

  好睡眠需要好习惯

  良好的睡眠除了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外,也需要坚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所谓习惯,往往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些行为方式,平时可能大多数人并不以为意,但往往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正确、良好的习惯就十分重要了。

  睡不蒙头。寒冷天气里,睡觉保暖是第一位的。有的朋友为了保暖,会在睡觉时把脑袋也用被子蒙个严严实实,认为这样既安静又保暖,可以睡个好觉。其实,蒙头睡觉是很不提倡的。王主任指出,蒙头睡觉虽然的确暖和了,但这样做最大的缺点就是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不以衣代被。穿过多衣物睡觉也是冬季抵御寒冷的常见做法,但也不利于休息。许多朋友想当然的认为,既然天比较冷,那么睡觉时多穿点,什么保暖内衣、毛衣甚至棉衣都裹在身上,既保暖又可以避免蹬被子着凉。对此王主任表示,睡觉时尽量不要穿厚睡衣入睡,被子也不要盖得过厚,否则会影响身体的放松,会使人感觉不舒服而睡不踏实。此外,最好也不要插着电热毯睡觉,因为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烫伤,这对于痛温觉不敏感的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

  不憋尿。天一冷就不愿意动,更何况是从甜睡的温暖被窝中出来!所以许多朋友在冬季睡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尿意,都尽量憋着,等实在憋不了了才极不情愿地起床上厕所。这样做影响泌尿系统健康不说,反而也会降低睡眠质量。要避免憋尿,除了坚定的健康信念支持自己钻出被窝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晚上睡前别喝太多水,既避免了睡眠中途起床之苦,又保证了睡眠不被打断。

  用最舒服的姿势睡觉。对于睡眠姿势的选择,王主任认为每个人应从自身情况出发,以有利于迅速入睡、睡得舒适为宜。睡姿通常有仰卧、俯卧和侧卧三种。一般认为,仰卧有利于血液循环,但应注意不要将手放在胸部,以免有压抑感引起噩梦。侧卧可使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肠胃的蠕动,侧卧时腿要自然弯曲,枕头不宜过低。

  起床要慢。天冷易赖床,赖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睁眼发现要迟到了,才一个鲤鱼打挺急急忙忙起身穿衣。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这样做都不利于健康。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冬季又是这一类疾病的多发时期,如果冬季老年人起床过猛、过快,则极易因血液供应不及时而发生意外;而且老年人机体协调能力下降,骨骼易脆断,若起身过猛,也容易因失去平衡而发生跌倒等意外。所以老年人在冬季起床一定要慢一些,王主任建议,最好在醒来后在被窝里待五分钟再起。这五分钟的缓冲时间,不但可让尚处在松弛状态的肌肉有个缓冲的时间,恢复到自然紧张状态,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渐由缓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来,而且还能调节精神状态,让大脑从睡梦中逐渐清醒过来。

  年轻人也不要忽视起床的问题。起床过猛,不仅会因血液一时供应不及而出现头晕眼花等情况,而且也容易因体位的骤然变化、动作过猛等而出现岔气等意外,所以最后在前一晚不要熬夜,这样早晨就会起在闹钟前面,避免起床时的匆忙。如果发生岔气等意外不适,也不要慌,可以通过深呼吸,并按压疼痛处,以逐渐缓解。

  好睡眠也需要睡前好准备

  睡前忌忧虑恼怒。睡前保持心情平静,如果忧虑则会伤心神,恼怒则会使肝火旺、心神不宁而影响睡眠质量。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为烦恼的事扰心,可身心放松进行阅读、散步,或洗个热水澡等,以平心气助入睡。

  睡前少言语。睡前高声说话会耗伤肺气,扰动心神,使情绪波动,会影响睡眠,因此,要做到“睡不言,寝不语”。

  睡前不宜饥饱失常。晚上进食过饱或饮水太多,则胃中饱胀不适或饮多尿频,影响睡眠;但若过饥则睡前思食思饮,难以入睡。因此,晚餐必须饮食有节,并与入寝相隔一段时间;同时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兴奋难以入睡,亦可减少夜间起床如厕的次数。

  “三九”寒天当心心脑血管和胃肠疾病

  据新华社电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保健专家提示,“三九”寒天是心脑血管和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公众要格外注意。在寒冬季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疾病发作。建议合理膳食结构,增加纤维膳食,多食豆制品;适当运动,保持心态平和,戒躁戒怒。

  专家指出,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也会增加,易使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冬季人们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也易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胃肠疾病。建议少食油腻、寒凉和辛辣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三九”要适当增加主食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羊肉、牛肉、鸡肉、虾、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也最好。

  “冬令进补”也应有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据新华社电 “冬令进补”理论是我国中医学积数千年经验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养身方法之一。当前,随着气温的降低,市场上各种“冬令进补”的保健品该如何选择呢?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冬令进补”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进补。

  其一,“冬令进补”须量身定做。中医理论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现成的补品、膏方、浸酒料、煲汤料等等也非人人皆宜,而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再辨证进补。盲目进补、不对症进补有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结果有害无益。

  其二,“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是关键。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品。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机体的营养供给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现代营养学证明:只有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能使你的营养均衡。

  其三,即使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只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其四,“生命在于运动”,进不能代替锻炼。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如果人们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即使服用了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会因体质虚弱或进不当而产生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