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汉子捐献一万双儿童棉鞋 有需要的快来认领!
刘彦辉希望这些棉鞋能早日送到孩子们手中。 记者赵元君 摄
穿着有破洞的旧棉鞋,冻得通红的小脚丫,不久前的那场大雪,让刘彦辉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如今自己虽然事业有成,但想到在一些贫困山区,仍有孩子穿着破旧的棉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刘彦辉再也坐不住了。他专门准备了一万双崭新的儿童棉鞋,希望能在冬日里为孩子们送上一份温暖。
石家庄日报记者 赵元君
童年冻脚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12月7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了藁城区增村镇牛家庄村。此时的刘彦辉正在库房里清点货物,记者看到,在库房一侧,一万双儿童棉鞋已经装箱完毕,随时可以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这些鞋都是新生产出来的,我特意留下了一万双,真希望能早日看到孩子们穿上!”摸着手里崭新的棉鞋,刘彦辉感慨道。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两家企业,还担任着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多年的打拼让这位41岁的汉子脸上满是沧桑。
刘彦辉是土生土长的牛家庄村人,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家里兄妹四人,刘彦辉是老大。在他的记忆中,幼年时最难熬的就是冬天,那时家里穷,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做的,每到冬天,母亲就会给孩子们做上一双棉鞋,也是冬天仅有的一双鞋。破了要补、湿了烘,不干也得穿,穿小了还要留给弟弟妹妹。这样的条件下,冻脚几乎是家常便饭。那时候刘彦辉最羡慕的就是那些有多双棉鞋的孩子,因为不会冻脚。“我是最怕冻脚的,兴许我后来做鞋的生意就和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有关!”说起童年的往事,刘彦辉颇为感慨。
白手起家的爱心企业家
在村里读到高中,因为家里供不起,刘彦辉只好辍学,将机会留给弟弟妹妹,孤身外出打拼。1994年,刘彦辉在县里当工人,几个月后,脑子活络的他看到有机会,就有了做鞋生意的念头。刘彦辉磨破了嘴皮,走了30多家亲戚,东家借200元,西家给50元,好不容易凑了26000元的本钱,一个人来到石家庄干起了鞋厂,因为勤劳肯干,刘彦辉的厂子发展很快,一年后,就有了几十名工人。到1999年,刘彦辉的事业已经小有所成,听说老家的年轻人就业不容易,他干脆就将厂子迁回了村里,让附近村里的年轻人来厂里上班。“我这人比较恋家,因为根就在这,怎么都要回来!”刘彦辉说。
自己的事业有成,刘彦辉就开始想着为村里和乡亲们办点事。1996年村里修公路,他出了15000元;1998年村里小学开设电脑课缺设备,他知道后捐了30000元;村里两名孤儿上不起学,他就出钱助学,其它零零碎碎的更是不计其数。算下来,这些年他为村里修路安灯各种事情陆陆续续捐了有10多万元。慢慢地,村民们也都知道了村里的这位爱心企业家,断不了找他帮忙,他也大方地不求回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也不记账,有钱就出钱有力就出力,谁让这是咱家呢!”
一万双儿童棉鞋等待认领
不久前的那场大雪,让气温陡然下降,村里小学的一位教师找上门来:“今年冷得早,有的孩子没棉鞋穿,能不能从你这拿点棉鞋?”这位老师的话一下子勾起了刘彦辉小时候冻脚的回忆。“我不能眼看着孩子们和我小时候一样挨冻啊!”他不但毫不犹豫地拿出了22双棉鞋,而且事后又找到朋友商量,希望能为更多的孩子们做点什么。
“你不就是开鞋厂的吗?不如拿点鞋出来捐了多好!”朋友的话提醒了刘彦辉,他当即从厂里留下了一万双儿童棉鞋,打算捐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这些鞋都是新货,单算成本也价值10多万元,而且直接就能发货套现,尽管如此,刘彦辉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留了下来。
“我不在乎这些钱,就是想在冬天为挨冻的孩子们送上一份温暖!”刘彦辉说,这些棉鞋的鞋码从24号到35号之间,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立刻送出,同时他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他寻找需要棉鞋的孩子,以便尽快让这些棉鞋物尽其用。
读者朋友们,您的身边是否也有需要棉鞋的孩子呢?如果有,那么请拨打本报热线96399或13739717234,我们将尽快为他送上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