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我们砥砺前行!

06.07.2016  01:46

  1976年至2016年。整整40年。

  4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如白驹过隙。

  40年,在唐山的发展史中,却是石破天惊,如沧海桑田——

  40年前,我们经受了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40年来,我们抚平伤口,重建家园,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不断缔造新的辉煌;

  4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为统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城市的新征程中昂首向前。

  40年,我们砥砺前行!

  (一)

  1976年7月28日的夜是那样的黑,黑到让人绝望,让人窒息。一场百年浩劫无情降临,吞噬着城市,掠夺着生命……

  那一夜,地光闪射,地动山摇,一座座建筑夷为平地。

  那一夜,挽歌灌耳,哀鸣不休,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

  唐山大地震,“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二十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24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16万人顿成伤残,7000多个家庭断门绝烟。唐山也因此被人预言将在地球上消失。

  燕山噎语,渤海呜咽,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压垮无畏的唐山人民。

  他们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救出一名又一名被埋的左邻右舍,他们用虚弱颤抖的手指拔下刚刚给自己扎上的输液针头让给了更需要的陌生人,他们扶老携幼在废墟中拾起生活用品搭起简易帐篷开始新的生活……

  家园不再,至爱已矣,可多舛的命运并没有摧毁坚强的唐山人民。

  他们在绝望中找寻希望,在黑暗中翘首光明,他们昂起不屈的头颅,把目光投向了远方——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二年,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

  1978年元月,《人民日报》刊文称:“唐山抗震救灾取得决定胜利……大灾之下复产之快,堪称世界抗灾史上的奇迹!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让历史告诉世人,灾难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毁灭我们的家园,却震不垮、压不弯、泯不灭、消不散我们挺立的脊梁和坚韧的灵魂。

  (二)

  震后唐山,百废待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这座满是伤痕的城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从1989年进入全国25个生产总值超百亿城市行列,到2001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0亿,3000亿……到2015年的6100亿元,唐山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经济总量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英雄的城市孕育了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人民铸就了英雄的城市。1990年,震后的唐山被载入联合国“为人类住区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城市行列,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南部采沉区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把采煤沉降区改造成了树木成荫、湖水清澈的南湖公园,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11年,唐山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

  历史的指针指向2016年,时代的钟声再次响起。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先后在唐山成功举办,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让世界重新审视这个闪亮的名字。

  今天的唐山,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四十不惑”的成熟与持重——

  放眼望去,满目葱茏,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和谐相处、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让人如沐春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令人叹为观止……

  40年,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见证了唐山从废墟中崛起,在烈火中涅槃。40年,多少人青丝变白发,他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用青春和生命浇灌出的璀璨花朵将永远被世人铭记。40年,峥嵘岁月,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薪火永继、代代相传。

  (三)

  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唐山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站在了历史的交界点。

  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给唐山指明了发展方向。

  雄关漫道,难掩唐山人民“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和豪情。全市上下正以“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为统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城市。

  唐山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

  ——扩大沿海开放,加速产业聚集,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

  截至2015年底,唐山港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个港口通航,货物综合吞吐能力达到5.12亿吨。唐曹铁路、水曹铁路、迁曹铁路等路网建设加速推进,张唐铁路建成通车。

  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尤其要加强与日本、韩国的联系和互动。目前,普真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及集散市场等一批与日韩国内企业合作项目落地开工。

  ——强化科技支撑,发展绿色产业,努力把唐山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基地。

  我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了唐车公司、开诚集团、百川集团等多家龙头企业。2015年,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围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向绿色、高端、集约、高效方向转变,我市通过技术设备升级、产品链条延伸、规模档次进阶、“两化”深度融合等手段,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能源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2015年实施传统产业技改项目500个,总投资1450亿元。

  ——主动融入京津,优化城市布局,努力把唐山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为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我市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精准推进平台建设,全力将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唐山国家高新区、海港开发区打造成综合性承接平台。过去的一年,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292项,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

  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打造以市中心区和曹妃甸次中心区为两核,以骨干道路为一轴,以多中心城区城市组团和次中心区城市组团为多组团“两核、一轴、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弹指一挥间,40年岁月里唐山兑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言。

  长缨在手,继往开来。

  今天,“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在英雄无畏的唐山人民心中日渐清晰。我们屹立在发展的潮头,唱响了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时代之歌。

  唐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