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两名贫困残疾人贷款养鸡 2000只柴鸡销售无门

29.12.2015  22:25

照顾小鸡无微不至。

小鸡长大了,俩人发愁销路无门。

  石家庄行唐县胡家庄村有两位肢残村民,平时走路要靠拐杖。他们身残志坚,为养家糊口今年贷款养起了柴鸡。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依然咬着牙坚持着向好日子奔。他们的精神受到当地村民的称赞。遗憾的是,2000多只柴鸡已到出笼时,至今也找不到销路,眼看五万元贷款将到期,两位村民心急如焚。

  □文/图 记者南开宇 首席记者谢鑫名

  探访

  两个吃着低保的家庭

  行唐县安香乡民政助理郭志勇一直牵挂着两位残疾人。他们两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早在10年前,安香乡就为这两家人办理了低保。

  他们一个叫张白芳,一个叫胡建林,都是52岁,肢体残疾人。张白芳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两条腿细得如同柴火棍,二等残疾的他,平时靠双拐或电动三轮车代步。胡建林也得过小儿麻痹症,不过他是左腿有病,三等残疾,平日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多数时候靠单拐代步。

  张白芳家有七口人,父母都快90岁啦。妻子是云南人,智力方面有些欠缺,只能干简单的体力活。还有3个孩子,大儿子21岁,13岁时得了股骨头坏死,现在正学焊工,因为是学徒还没有拿工资。二女儿20岁,高中毕业,在乡里一所私立幼儿园做教师,每个月能挣1200元。小儿子12岁,正读小学五年级。

  张白芳介绍,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就是5亩耕地。住的是已有40多年的老房子,下雨的时候漏雨很严重。

  而胡建林的妻子在五六年前因病去世,目前家中除了83岁的老母亲外,只有一个14岁的女儿在读初中。家里有三亩耕地,残疾的胡建林,只能靠这点地养家糊口。因为给妻子治病,前些年开销不小,至今家里还有一万多元的外债。

  创业

  两位身残志坚的汉子

  乡民政助理郭志勇说,虽然很贫穷,但张白芳和胡建林身残志坚,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与命运抗争,“村民们很佩服,见到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张白芳心灵手巧,无论是什么样的废铜烂铁,通过他的双手一“加工”,就会变成簸箕、铲子等工具。早些年,张白芳家的孩子还小,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他便主动找活儿干,也有好多好心人帮他。

  早些年,邮递员把报纸、信件送到村里,没人给往下送。张白芳就把这活儿揽了过来,他让邮递员把报纸、信件送到他家,他再把报纸、信件往户里送。

  看张白芳拄着双拐不容易,村里便每年给他150元钱作为酬劳。对于张白芳来说,150元钱来之不易,他很是珍惜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里,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拄着拐,每天及时将报纸信件送达,再怎么不方便也挺着。

  为了生计,胡建林学过医,但因家里穷,没钱开诊所。之后他又到石家庄学习无线电维修。后来回到家乡开了个修理铺,生意不太好,勉勉强强能维持生活。遗憾的是,后来因为视力不好,他无法干细致的维修活儿了,无奈地停了修理生意。

  今年3月份,张白芳和胡建林在一起聊天,说起日子的艰难,两个人产生了共鸣,“咱们虽然残疾,但也得干点事儿啊!”张白芳说,听说养柴鸡挣钱,那咱们俩合伙干吧!胡建林也信心百倍,说:“谁说残疾人不能创业,再苦再累咱也能干!

  说干就干,但钱从哪来啊?两个人随后商量贷款。不过贷款得有担保人啊!这个担保人找谁呢?他们俩几乎同时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乡民政助理郭志勇,他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找他,准行!

  两个人和郭志勇一聊,郭志勇爽快地答应了,“你们创业,我支持!”于是,在郭志勇的担保下,张白芳和胡建林顺利地拿到了5万元贷款,搞起了柴鸡养殖。

  感动

  好心人纷纷伸援手

  两人搞柴鸡养殖很不容易。5月搭房子、鸡舍,因为身体不便,当时一些村民特意赶来帮忙。鸡场准备好了,他们从照料刚刚孵化出的小鸡干起。别看是两个大男人,但照顾起小鸡来可谓无微不至。刚出生的小鸡要在室温37摄氏度的恒温室内喂养,他们在鸡舍一呆就是一天,刚养时有些天温度不够,就用电暖器加温,热得他俩一身一身地出汗。为了小鸡能健康生长,他们又找人给小鸡打疫苗。“咱得保证养出的鸡质量好。”张白芳说。

  为了养好这些柴鸡,两人付出的艰辛常人无法体会。一次下大雨,小公鸡不知道主动回鸡舍,许多鸡被雨淋得倒在地上。急得两人把鸡一只只抱进屋,用电灯泡照、用热风给小鸡吹干,生怕鸡得病。天冷了,从井下抽水的塑料管冻了,两人只能一桶一桶往鸡舍拎水,这对于腿脚不好的他们来讲,十分吃力。但两人都努力克服。当初的小鸡如今已经长大,两人的脸上终于露出开心的笑容。

  养殖过程中,有时候鸡跑出去,被别人家狗叼走吃了,他俩也不说啥。“都是乡里乡亲,而且这些年大家都很照顾我们。”胡建林说。村民们知道他们穷,经常帮助他们。每到农忙时,总会有村民赶来帮忙。逢年过节,一些村民还拿着衣服、食品到家中看望。作为乡民政助理,郭志勇也时常去他们两人的家中看望,还会给孩子们准备零食。

  面对好心人的帮助,张白芳和胡建林很是感动。可村民们却说,愿意帮忙是因为被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行动不便却仍自食其力,他们遇上困难我们应该搭把手,乡里乡亲的,帮忙是应该的。”有村民说。

  2000只柴鸡出笼

  销售无门真发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行唐县胡家庄村,张白芳和胡建林的养鸡场就在村边一块农田旁。养鸡场有10来米宽,200多米长。鸡场内,所有的柴鸡都在自由地“散步”,不时发出“咯咯咯”的叫声。一眼望去,整个鸡场内红彤彤一片,柴鸡红色的鸡冠配上各种颜色的羽毛,十分漂亮。

  据张白芳、胡建林介绍,他们养的都是华北柴鸡,也就是笨公鸡,有两千余只。经过近七个月的生长,早已可以出笼售卖。然而现在却遇到了麻烦。“当初搞养殖,是因为去年这种柴鸡能卖到21元一斤,可现在我们的柴鸡却销售无门。”张白芳说,此前他们曾去县里屠宰场询问,可对方收购价每斤才八九元,成本都不够。他们也曾去市场上询问,想将鸡卖给批发商,但对方的收购价同样很低。

  “我们腿脚不好,没法自己去卖,但外面给出的价格连成本都不够。”张白芳说,如今,这些鸡每天吃饲料就要三四百元,每多耗一天,成本就要增加不少。此外,当初的5万元贷款还没还,本指望卖个好价钱,可如今的情况却愁坏了两人。

  胡建林无奈地说,这么好的鸡怎么就卖不出去呢?也许是因为我们消息闭塞吧。胡建林说,柴鸡都是喂玉米、黑豆、红枣等长大的,不添加激素,肉质鲜美,和普通鸡相比,营养、味道都要好许多。两人表示,只要比成本略高,卖的价格好商量。

  如果你想亲自挑选柴鸡,可走京昆高速到行唐南下,下高速后左转行唐方向,走约4公里到行唐南外环处,路南进胡家庄新村。如果你想帮这对身残志坚的村民渡过难关,请联系张白芳、胡建林,电话:1310281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