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诊断》解读

04.04.2018  11:08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和神经,导致皮肤麻木和肢体畸残。2008年原卫生部颁发了《麻风病诊断标准》(WS 291-2008)。在国家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的新形势下,以及根据全球麻风的控制经验,原有的麻风病诊断标准、有关疗程和治愈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因此对标准进行修订,以正确指导我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
  本次修订诊断依据部分,临床表现描述更加详细,既包括了麻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表现,也包括了一些常见的麻风病临床表现,使诊断麻风病有充分依据。删除了原来损害活检组织学检查,增加了皮肤损害组织学检查。增加了麻风反应诊断标准内容。修改了临床治愈(临床非活动)标准部分。增加了小鼠足垫接种检查麻风杆菌的方法。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