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水管家”实现春耕“三增三减”

11.04.2017  13:11

  □通讯员  李建伟  记者  胡晓梅

  阳春三月,冀南平原绿油油的小麦一望无际,长势喜人。

  邱县南辛店乡的种粮大户马贵军站在地头,看着自己的小麦在先进的田间节水设施下,“畅饮”着返青水,一脸惬意。他说,县里大力实施的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让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实现了春耕的“三增三减”。

  作为河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邱县率先在全省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县里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催生出很多像马贵军一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马贵军承包了1200多亩地,成立了金田粮棉专业合作社。“由于种植面积比较大,原来浇水施肥要专门雇佣人力,成本高,还会浪费大量水资源。”回想往年,春耕麦田管理的难题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

  如今,县里已经为马贵军的400亩麦田免费安装了针式喷灌设备,实现了麦田浇水施肥的自动化。马贵军告诉记者,在上级的政策支持下,县里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让种植大户在省电、省水、省人工的同时,增产、增质、增收,真正实现了春耕“三增三减”。

  马贵军介绍,他的麦田里不仅装上了针式喷灌节水设施,还装上了水分测量仪,能随时掌控麦田的情况。科学的管理能让每亩麦田增产100多公斤,增收200多元。

  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让规模化种植的种粮大户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政策红利。马贵军粗算了一笔账,通过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他的每亩麦田仅在春耕时节就能省水、电和人工费用100多元,按已安装节水设施的400亩麦田计算,总共能节省4万多元。

  邱县农牧局农业科科长王治涛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政策要求,邱县积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全县大力推广建设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目前,该县已建成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微喷、中喷,蔬菜大棚膜下滴灌等节水设施8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