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猛:唐慧案需重申法治底线
因对未成年女儿被逼卖淫一案判决结果不满,湖南永州的唐慧女士连续上访,成为“上访妈妈”。该案已经拖了8年,至今没有终审的结果。最近,最高法又退回了对两名被告人的死刑复核,最终的判决仍有待时日。
可以预料,这次最高法的决定必将引起受害人和一些唐慧支持者的反弹。因为唐慧和她的支持者认定,被告人必须死,否则就是对公平和正义的亵渎。他们近8年来的抗争,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高法的决定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2010年以来,舆论对唐慧案高度关注,对唐慧和其女儿的不幸遭遇给予高度同情。有人希望法律判处被告人死刑,以期血债血偿,这些朴素的正义观可以理解。正是这种朴素的正义观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走向公平正义的合理途径。但是,朴素的正义观仅仅是一种信念的表现,而法律正义体现着严格的程序正义。此案中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显然无法取代法律的基础地位。更何况,也有不少人只是希望借助此案支持弱者的“道德优势”,获取超越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应该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本保证,也应该是达成社会共识的基础。但是,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不是靠我们的信念支撑的,他需要能够反复查证、并能彼此印证的证据和证据链来保证。除此之外,谁都不能仅靠信念推定一个人有罪。即使有人认定自己很冤屈,拿不出合法的证据,也是枉然。只因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就试图获取超越法律的公平正义不过是跑江湖式的“替天行道”,越是在完善的法治社会里,越难以找到市场。试图用民粹式的“舆论绑架”来扭曲法律,更是对公平正义的亵渎。
根据最高法有关负责人的解释,退回“唐慧案”对被告人的死刑判决,不单是因为两被告的行为“尚未达到情节特别严重”,还考虑到复核期间新的证据需要质证。可以预见,已经经过舆论和法律的反复审视,原告和被告双方都不太可能在公平和正义的底线上出格得太远,唐慧案必将得到比较公正的最后判决结果。
经过这么多年的上访,唐慧和她的家庭已经身心具疲,但是她们的正义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怂恿唐慧实现法律框架之外的特权不但是对公平正义的伤害,对唐慧本人和她的家庭也是一种伤害。更严重的是用舆论绑架法律势必让法律的权威式微,模糊社会达成共识的底线。我们重申法律的权威就是重申达成社会共识的底线。
当然,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法律的具体条文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违反法治精神的过时的法律制度都可以废除或者修改,这些可以也应该通过社会讨论来实现。比如,国家通过社会讨论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和 “劳教制度”。但是,在唐慧案中,现有的法律框架必须得到尊重,即使唐慧要继续上访,也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这是这个社会达成舆论共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