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街关镇:武强年画从这里走来
记者王美中(左一)、芳芳(右一)采访木质板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习钦(河北电台杨晓 摄)
河北广播网消息(河北电台前方报道组)街关镇是武强县原来的老县城所在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就发源于这里。河北电台走基层大型系列报道《走进魅力村镇》,今天请听第四篇《街关镇:武强年画从这里走来》。
记者一路打听来到了街关镇。在镇里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年近八旬的娄根深老人。
娄根深:刚解放的时候,那时候这画是最好的画了,咱们武强的画走遍大半个中国,一到过年家家在墙上贴戏出,这个神那个神,谁家贴的少了,就说这家不行,过不去年了。
记者杨晓体验印制的板画(河北电台王美中 摄)
在街关镇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四个城门,其中位于南部南关是当时武强年画主要的集散地。如今,走在武强南关大街,黄土裸露的街道、古旧的墙砖在历史的洗礼下,斑驳飘摇。武强年画博物馆里的一幅市井图,展现出南关当年的街景。
武强年画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陈贺芝:当时仅仅是武强年画画业中心就有画店140多家,带动了周围60多个村庄,上千户作坊家家经营。你看着图上就是八月十五以后。买画的、卖画的,画商云集,可以说是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木板原画(河北电台王美中 摄)
年画这种艺术形式原本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今的生存状况却令不少人堪忧。在纪录片《武强年画》中,冯骥才说,传承武强年画上,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火炬手,在接火炬的时候风最大,我们不但不能让它灭了,还得让它烧的好。一批具有传承精神武强人,正在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发扬着武强年画。娄根深老人的孙子娄石磊,就励志把爷爷的手艺传下去。
娄石磊:以前最初就是玩的心态,小的时候也不懂,现在来说就是一脉相承,好几千年的历史。我想让它流传下去。
雕刻工具(河北电台王美中 摄)
如今的与武强年画更与市场接轨,创造出一系列更适合现代人需求的、以年画为主题的新产品,给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生命。
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王玉鹏:有武强年画的系列酒、屏风、包括这种电子称、包括喝水的杯子、餐具,这种东西销量比那种要多,这个它有实用性,能看到画,又能实用。
武强年画也走出了家乡的黄土地,让世人了解、认识、欣赏武强年画。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俄罗斯东方民族民艺博物馆、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等都收藏着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的武强年画。美国公立学校更是把武强年画设为学校的艺术课。
王玉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官员,参观武强年画,他也是被深深震撼了,他现场题字,他中文写的非常好,题“东方圣经图解”,说这武强年画是东方圣经的图解。
记者田晨辉采访马习钦(河北电台王美中 摄)
如今,武强年画的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其魅力正在复苏。作为武强县一张独特的名片,让武强年画传承并发展成为当地的重点工作。在武强县城,年画主题公园、年画文化广场已经落成,总投资18亿元、占地236亩的中国武强国际年画城等项目已经谋划启动。武强年画已在北京、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建立实体店一百多家,网店30多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武强年画依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在年画中抒发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渴望与梦想。
武强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习钦: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武强木板年画,把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