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蔚县剪纸是用刀刻,你知道吗?

05.07.2015  11:04

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而蔚县剪纸第一村就坐落在南张庄村。这里的剪纸以“三分刻七分染”而著称,锋利的雕刀刻完后,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便形成了空灵、艳丽的艺术品,为此,蔚县剪纸也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焦新德正在设计的杂技剪纸作品。孙兰 摄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中国剪纸第一村——南张庄村。一进村口,两旁剪纸店铺林立,每家都摆着花鸟鱼虫、京剧脸谱等各式各样剪纸,炫丽的色彩下透露着蔚县剪纸的魅力。来自山东泰安的王先生就买了3、4千块钱的剪纸。

王先生:“蔚县彩色剪纸是一个特色,高中档的都有,买了以后一个是自己收藏,还有就是回去以后送朋友。

南张庄村位于蔚县城的南部,是蔚县剪纸泰斗王老赏的家乡,也是剪纸艺人最集中的地方,焦新德就是其中的一位。工作室里,他正在电脑前为2个多月后举办的第十三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做剪纸设计。

焦新德:“我计划设计8到10副,不同的杂技项目,必须结合现代的视觉艺术,给人一看,我们的杂技这么惊险,挺震撼。

为什么杂技艺术节的剪纸设计交给焦新德来做呢?原来,焦新德是蔚县剪纸王老赏谱系的第三代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所设计操刀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其作品的精髓就是蔚县剪纸独特的风格:“三分刻七分染”。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副总监孙立宏(右)采访蔚县剪纸河北省非物质文化传人焦新德(左)。孙兰 摄

焦新德:“蔚县剪纸是三分刀工,七分染,在刀工的基础上点颜色,可以点出五颜六色,非常巧妙的这种变幻,而且像这种风格在全国来说独一无二。一看蔚县剪纸,就是活灵活现的那种感觉,不是死死板板的一张纸。这就是它的精华。

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最早起源于刺绣的灵感,当时,一些人把刺绣中的花样改进紧贴在窗户上,就出现了最早的剪纸。在清光绪年代之前,蔚县剪纸和其他地方剪纸一样,都是单色剪纸,用剪刀剪,但在清代光绪年间后,一位银匠的出现,将剪纸改成了刀刻。

河北电台记者孙兰(右)采访蔚县剪纸展览馆人员(左)。孙立宏 摄

蔚县剪纸展览大厅讲解员王艳萍:“这个银匠就是刘老布。他看见有人用剪子铰窗花,铰出来的花、鸟挺好看,也拿起剪子跟着铰。但他平时使惯了刻刀,怎么铰也不像样。一气之下扔掉剪子,用刀刻起来。刻出来一看,灵透多了。后来,他剪纸就用刻刀刻这件事传开,人们也都学着用刻刀刻窗花了。

从那以后,蔚县剪纸便以刀刻盛行起来。从剪子剪到用刀刻,蔚县剪纸实现了一次突破,而王老赏的出现,真正推动了蔚县剪纸从初创到成熟。

王老赏,清代光绪年间人,创作中,一般剪纸艺人只有10、20把刻刀,而他竟创制了刀子、钮子两类刻刀100多把,刀工更加流畅、自然,细腻。剪纸颜色也由单调色彩变成多彩的点染,特别是清代戏剧人物剪纸。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副总监孙立宏(右)看南张村人如何为剪纸点染。孙兰 摄

蔚县剪纸展览大厅讲解员王艳萍:“相传他特别聪明,同样是看戏曲,但他看完以后,回到家里可以把舞台上,所有今天唱戏的人物主角造型,全部都能够用铅笔划下来,画完以后呢,他在一点点进行刻,刻完以后它按照舞台剧中人物的打扮进行点色,这就是王老赏对蔚县剪纸的贡献。

现在,南张庄村销售的240多出传统戏剧中的1000多个戏剧人物,都还保持着王老赏时期的创作特征。

进入新世纪后,剪纸的风格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写实主义剪纸派开创者李闽让蔚县剪纸“”了起来  。

2009年,外交部将美国总统“奥巴马”剪纸肖像以国礼的形式送给了他,当时这位美国总统接到这份礼物时候,就翘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而这张酷似照片的剪纸肖像,也震动了中国的剪纸界。

当这条新闻刚刚报道出来后,一位外国人专门找到了李闽。

​新写实主义剪纸派开创者李闽老师的首张作品——奥巴马剪纸肖像,2009年外交部以国礼方式送给奥巴马。

李闽:“奥巴马是头一幅作品,09年做的,好多人到首都博物馆看展览,一看都非常震撼,还有外国人跑到中国来找我,要买奥巴马肖像。

今年58岁的李闽被誉为  “当代的王老赏”。他在蔚县长大,创作的多层剪纸最多可达到十几层。多层剪纸的制作是以照片作原稿,需要用4到6种颜色的纸分别剪或刻出来,套叠在一起,颜色层数越多,写实效果就越好。在李闽的作品中,山川、花鸟、景物逼真自然,呼之欲出。特别是人物肖像,他已经为700多位国内外政要名流定制出剪纸肖像。李闽说,时代在变,人的审美也在变,多层剪纸艺术也迎合了时代的要求。

李闽:“超多层剪纸是一个市场需求,人物更加丰满,形象更传神,更能把情感完整的表达出来。这是作品《岁月》,是一张老汉的脸,他的立体是靠多层剪纸产生的,他的胡须,皱纹等等都能数的清楚。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蔚县剪纸,如今已经从南张庄村扩展到全县,剪纸也从单一的窗花发展到8大类6000多个品种。全县剪纸从业人员达3.8万人,年产剪纸600多万套,年产值突破4亿元。新生代的蔚县剪纸传承人中,他们扔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用“互联网+”思维营销蔚县剪纸。

河北电台记者孙兰(右)采访南张庄村新生代剪纸继承人陈虹宇。孙立宏 摄

南张庄村剪纸候有限公司继承人陈虹宇:“剪纸不仅仅需要传承,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创新了还需要发展,  这三大块密不可分,通过网络让人们对剪纸文化更加感兴趣,对它了解的更深厚。”

(由河北台记者王成树、孙立宏、张玉平、孙兰,刘靖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