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高考独木桥每年10万人弃考

10.06.2014  12:50

 

 

绕开高考独木桥每年10万人弃考

与之相对的却是出国留学人数飞速增长,优质生源纷纷出国,或倒逼国内教育改革

6月9日,大部分省市的2014年高考落幕。对许多学生来说,高考不再是需要挤过的独木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近年来,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许多高中毕业生因为出国留学而放弃参加高考。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人,2010年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占21.1%。

十年间赴美留学人数增长近三倍

与高考人数下降相对的是出国留学人数的飞速增长。2013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开放门户报告》显示,这一年中国的留美学生约23.6万人,比去年多了4万多人,增长21%,人数占全美国际学生比重之首。自2005年以来,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了近三倍。

如今,这种高速增长更多地体现在本科留学阶段。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硕士留学在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本科留学的人数迅速增加。

记者采访了数名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有的甚至表示“高考从未出现在我的世界里”。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从初中起便决定了要出国读大学。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毋庸置疑。精神以及经济上的支持,最终使这些学生作出远赴异国读大学的决定。

对于这些同学来说,申请国外大学的过程并不比高考轻松,但放弃高考而选择出国是“多了很多选择,不再是一分定终身”。

国外有很多机会,可以拓展视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的鲜文琦也有此感悟。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的吴振邦总结了三点:出国能够锻炼能力;其次是观念,现在都是国际化,要应对全球的视野,需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三是教育体系,国外的大学有很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

吴振邦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决定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同学陈琦恩就直言:“中国和欧美大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欧美大学就不会像国内随随便便就给毕业,比较严谨。而且,欧美大学对于学术方面的投入比国内大学要多。

开设国际班渐成潮流

吴振邦是国内高中国际部的学生。以他所在的北京市十一学校为例,该校学生咨询中心教师告诉记者,2014年,整个高三年级中国际部毕业生约160人、普通高考班毕业生40余人,共有约200人没有参加高考而准备出国留学。

陈琦恩就读的广州优联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隶属于优联教育集团,优联旗下共三所国际学校。他们所在的学校,整个年级约200多人,最终都选择出国读大学。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届国际部的录取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173人中有164人前往美国留学,9人前往其他国家。开设国际班已经成为近年国内中学涌现的一股潮流。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的公立高中里,有17所开设了共计22个国际班,计划招生人数1355人。从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北京市公立高中开设的国际班增加了16个。

开设国际班的学校类型不一,既有重点中学、外国语学校,也有民办高中。国际班的课程与普通高考班课程设置完全不同,一般是按照英美等国的教育模式和学科项目等设置,多由外教教授课程。

国际班的学费不菲,《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北京市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定价大多为每学年8万~10万元,远高于普通高中每学年800元的学费。

优质生源纷纷出国

就在几年前,还有不少人打趣出国留学的都是家庭条件好的“后进生”,因为考不上大学只能出国。如今,情况已起变化。

很多高中生在高考前申请出国留学,去哪个国家的都有,美国名校多,申请的人自然也多。”某留学机构咨询师告诉记者,很多弃考留学的学生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如果他们参加国内高考,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但不少人更喜欢国外高校,有的人能同时拿到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的通知书。

北京市十一学校咨询中心教师同样表示:“整体上来说我接触的本部学生还是非常优秀的,从他们的录取结果上来说,我觉得国外大学的录取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接受采访的几名学生中,几乎每人都握着四五份国外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媒体曾报道,2013年,深圳的四大名高中约有1/3的优等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其中,不少学生有考入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的实力。在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录取红榜上,国际班97%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录取。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优等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或倒逼国内高等教育改革

采访中,几乎每个学生都表达了对国内高等教育模式弊病的担心和对国外高校教育模式的欣赏。

吴振邦认为:“出国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每个人去展示他个性里最出彩的部分,包括参加的活动。我申请的整个过程,就是去发掘我的特点和个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的确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国内高校优秀生源流失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北京和上海的许多高中每年都有20%~25%的学生以各种方式出国留学。在他看来,弃考留学很正常,每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自由。“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清华北大,对比国内名校,如果觉得国外名校更适合自己,出国留学很正常。

储朝晖称,国内高校行政化和功利化色彩较重,使得高校声誉下降,学术腐败及招生腐败也损害了高校的公信力。一些家长不希望孩子受应试教育的折磨,提前让孩子作好出国留学的打算;也有家长认为“内地大学教育比较差”,孩子出国留学更能培养综合素质。

没有一流的生源就没有一流的大学。”熊丙奇表示,好学校如果无法获得一流生源,其发展会受到很多制约。

熊丙奇在博客中称,面对弃考,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必须反思,应该努力推进教育多元发展和创造多元成才渠道。

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以后会遇到更多困境。”储朝晖强调。他建议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据《中国青年报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