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生:过一个改良版的中式圣诞节

25.12.2014  13:00

    12月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诞节。不难预期,在中国各大城市,以青年为主体的集体狂欢又将上演。为此,一些城市也提前发布出行安全提示,交警也全警上路加强出行疏导,同时吁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的圣诞夜和我国的大年夜一样,是合家团聚的时候。但他们庆贺的方式与国人迥然有别,不是相约去饭店大撮一顿,而是聚在家里一起吃饭、交换礼物,然后去教堂做礼拜。

    不过,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节日在被接纳多年后却堂而皇之地演变成了年轻人的“狂欢节”,与宗教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每年的这两天,广场喧嚣、情人约会、K歌喝酒、逛街购物、赠礼问候,成了中式圣诞的经典主题,成了唱响在各大城市的“同一首歌”,甚至连空气里都洋溢着浓浓的快乐。

    面对这种传统节日受冷落、西洋节日受热捧的现象,一些人忧心忡忡,甚至贴上西方文化渗透或国人数典忘祖的标签,对其口诛笔伐。日前,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就发表《强烈呼吁把“圣诞节”赶出中国》文章,称当代年轻人不应盲目地跟风随俗、崇洋媚外,而应当自尊自爱、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

    笔者认为,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洋节“赶尽杀绝”亦大可不必。

    于圣诞节这个舶来品而言,现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早非“原装”,很少涉及灵魂方面的内容,也没有文化包袱,而是融入了更多颠覆日常秩序和跨越家庭藩篱的玩乐内容,是一个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版。年轻人把此当作交往聚会的好理由,商家把此当作牟利营销的新平台,两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诞狂热”。

    不仅如此,中国年轻人还为改良版的圣诞节注入了更多时尚元素。比如,西方很少有人选择在圣诞节当天结婚,但中国的年轻人就不管这个,把此节当作一个中国式的“情人节”来过。据报道,去年圣诞节当天,仅在中国南方一座城市的一个区,就有250对新人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给耶稣的生日带来浪漫情调。

    因而,面对商家愈来愈火爆的圣诞促销,面对年轻人愈加青睐的圣诞情节,我们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振文化自信,过好自己的“中国节”;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洋节,引导年轻人购物有度、狂欢有度,在改良版的中式圣诞节里“”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