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帅”银行来袭

23.07.2014  10:56

 

高富帅”银行来袭

    上半年草根P2P企业出现了倒闭潮、跑路潮,但依然难阻PE、VC、产业资本、银行等抢滩。尤其是去年9月以来,“正规军”银行“闯入”P2P小生意,开展一场围猎P2P的角逐,引发市场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进入P2P行业,会对民间P2P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会出现倒闭潮。毕竟“银行是专门从事信贷的”,“根正苗红”,更具专业优势,同时风险控制水平高于纯民间草根的P2P企业。

     银行版P2P产品热销

    去年9月招行率先推出首款P2P后,平安银行通过集团旗下陆金所旋即推出预期年化收益8.4%的P2P产品。

    此后,农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开始杀入P2P行业,布局互联网金融。6月份,包商银行旗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小马Bank上线,主打产品之一即债权投资产品。7月15日,背靠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P2P平台“民生易贷”也上线。

    相比众多民间P2P逾10%的年化收益率,银行版P2P收益率并不算高,但银行推出的P2P产品几乎一出场就脱销。

    近日民生电商首个P2P平台“民生易贷”如意3号1000万元项目额度4分钟售罄。率先推出P2P产品的招行,5000万元投资额度的产品当天就“抢购”光了。一个月后,这项业务交易量已达1.4391亿元,这相当于国内首家P2P平台拍拍贷五年总交易量的1/3。小马Bank首批大部分项目也被“秒标”。

     银行不跑路吸引投资者

    相比多数草根网贷平台,银行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其信用基础以及风险控制。去年以来,P2P平台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风波不断,给新生的P2P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银行版P2P则打出“银行风控,不跑路”的招牌。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风险官胡晓明曾预计,未来12-18个月内,仍将有一定数量的P2P企业倒闭。业内人士根据往年倒闭平台推算,今年损失资金总量会在30亿-40亿元之间。

    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有10家网贷平台关闭或老板跑路,而目前有问题的网贷平台多达147家,全国市场占比为14.69%。

    “银行试水P2P的本质,是将传统的委托贷款行为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是传统信贷的翻版。”郭田勇认为,草根P2P企业则是“把民间借贷行为转移至线上”,由此来看,更具风险控制水平的银行版P2P更具有吸引力。相比草根P2P企业,专业从事信贷业务的传统银行无疑显得更加可靠,不会出现“跑路”或倒闭。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银行试水P2P行业,算得上是为信用基础薄弱的P2P做信用背书。

    一家P2P高管表示,相比没有银行背书的P2P公司,银行版P2P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更低的成本。

     更多服务小微企业

    除了依靠“人气”,银行布局P2P还是布局互联网金融,“分一杯羹”的举措。

    尹振涛表示,银行之所以看上P2P,是因为银行要进行结构转型,支持小微企业,有利于改善银行目前的业务生态。如果银行通过P2P平台贷款给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积累大数据,更了解企业,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客户,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

    郭田勇认为,银行试水P2P,填补了自身业务的空白,能够更多服务小微企业,正面作用值得肯定。

    分析指出,传统银行通过P2P介入互联网金融,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整体战略布局的第一步,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动作。同时,这些公司的介入加速了P2P行业洗牌及利率市场化。